用“讀書匯”引領


臨近期末考試了,孩子們學攢了一學期的學習勁頭,到這兩天慢慢的低沉了下來。這幾天不止一位任課老師談到孩子們近期的學習狀況比較低迷,我也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再按平時的批評顯然不太奏效了,怎麼辦?只能另闢蹊徑唄。先是給孩子們讀了鍾傑老師的一篇文章《班主任應當努力守住自己的教育底線——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2010---12---29),其中拿諸葛亮給劉備的各方勢力的分析,拿孫權拿曹操說事,談到人才和人柴的問題,談談到財源滾滾和裁員滾滾的對比——

爸媽爲什麼要送大家來讀書呢?其實就是要你把自己變成人才,你今後纔會有人財。鍾傑老師即時在黑板上板書:人才——人財。孩子們並不愚笨,頃刻就領悟到老師的意思。接着鍾傑老師話風一轉——“可是,我們有些同學每天坐在教室裏面部無情,目光呆滯,印堂發黑,元神出竅,心猿意馬,神遊太虛,本來是個人才,最後卻把自己變成了人柴,當然咯,人柴的最終結局就是:人柴——人裁。”一邊說一邊將“人柴——人裁”鄭重地對應寫在“人才——人財”下面。

以此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內驅力。這要是在開學初,估計還相當奏效,可是這兩天也看到效果明顯打折了。

爲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真可謂是絞盡腦汁。

正好,週末給家中的兩個孩子讀書時,看兩個孩子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突然靈機一動。對呀,教室裏面的“故事匯”這個欄目開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主要是孩子們自己從圖書角(教室裏專一開闢一個小地方,我率先從家裏貢獻出一部分書,再邀請孩子們也把家中的書貢獻出來,湊合着搭起來一個圖書角的草臺子。鄉村學校畢竟比不得城市學校的硬件軟件設施。)拿書去看,也就是利用學習速度快、完成任務較快的孩子所節省下來的碎片化時間去閱讀。那我完全可以利用我自己的力量來給孩子們讀書呀(平時在家裏我就一個人分飾多個角色,刻意調整聲音,倒也引得倆孩子聽書聽得興趣盎然)。說幹就幹,從這周開始,計劃給孩子們讀《木偶奇遇記》,我希望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我一人分飾幾個角色的特殊讀法,首先來調動孩子們聽故事的積極性,先把孩子們的心抓住。慢慢的在聽故事中,從皮諾喬由木偶到人的變化過程中所經歷的一系列的錯誤、向善、反覆最終變成一個真正的有一顆純淨的心的人的過程,體悟出一個孩子慢慢的走上正規這種涅槃的過程。相信故事背後的教育力量,孩子們會慢慢體會到的。十二三歲的孩子正是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特別感興趣的年齡。至於故事背後的教化作用,我反而不放在首位,前輩考這個特殊時期,抓住孩子們的心,讓他們的眼光、眼神隨着我一起互動,同頻共振比其他的都更重要。

爲了讓扁平化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我每讀一個章節就來一個現場搶答。比如讀第1章,讀完立馬提問孩子們,請問:最早得到這塊木頭的人名字叫什麼(安東尼奧)?他的職業是什麼(木匠)?他的綽號是什麼(櫻桃師傅)?綽號由來是什麼(因爲他的鼻子尖紅紅的,而且發亮,像櫻桃一樣)?這樣即聽即提問,舉手搶答,就是鍛鍊孩子們課堂抓取有效信息的這種能力。誰舉手速度快,且回答得準確無誤,講臺上的小橘子就是他的嘍!這個小活動也就是五六分鐘的樣子,但是疊加起來的效應卻是不可估量的,最關鍵的是在目前備考的特殊時期,孩子們的心隨我動呀。

總之教無定法,能抓住學生的心,讓孩子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和老師形成合力一起往前跑。

比如小早讀,孩子們找我背書時,我就有意識的再次發覺掘那些音質比較純淨、音色比較柔美、音強比較亮的孩子,誠摯邀請Ta加入班級的讀書匯這個小團隊,我希望這是是人才濟濟的、蒸蒸日上的團隊,在我的帶領下先由我擔綱,慢慢的加入新鮮的血液,讓孩子們把這個讀書匯接掌過去,變成他們自己暢遊於語文海洋的一個棲息地。當然我對同學發出的美好願景是希望全班每一個孩子都有在自己在讀書會里嶄露頭角的機會。

目前先用這種辦法打造書香教室,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中就有打造潤澤教室的理念。希望我和我的這一羣孩子們所固守的這方天地是一方潤澤的地方。其實我真的不願意教室裏只單純變成讀讀寫寫背背、不斷刷題的、壓抑孩子們追求個性自由的修道場。

馬上要步入寒假了,我也和孩子們約好,我們可以嘗試在微信羣裏,每天固定的時間段邀請三五人,用故事連連看的方式,共讀一本書。慢慢的號召班級所有孩子都參與進來,每次一個人讀一章或一節。假期裏即使無法面對面,但我們可以採用線上一起讀書的方式把我們的故事匯開展下去,期待用讀書來點燃孩子們學語文的興趣,點燃他們學習的興趣,進而用讀書來點亮孩子們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