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船还翻不翻了

船什么时候翻
看船
也看人

我发现
北京人在南省朋友眼里
没事儿就喜欢聊个时政
甚至传说出租司机也这毛病

怎么说呢
那就像电影里葛优的“张北京”
电视剧里梁冠华的“张大民”
相声里马三立的“张二伯”
都是八百里水泊熬出的“二两膏”

(巧了啊,老张真是强宗大姓)

北京人就算聊这个
也是拿它当娱乐新闻
讲究个事件和逻辑的起伏跌宕
和南省人看翡翠台没什么区别

但“地域偏见”总还是有的
这不
老张就问我对美国的事怎么看

我没说“躺着看”
谁懂这个呀
我这智商基本已经告别自行车了
也就能看看旧书

不过
日头底下倒是没啥新事儿
船翻不翻、哪艘翻、什么时候翻、怎么翻
书上不都写着呢
怎么也得把下面这几拨人凑齐了吧


《老残游记》大家都很熟悉
里面的《大明湖》和《绝唱》还进了课文
就是“黑妞”、“白妞”那篇
正来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但读了整本书就会知道
第二回恰恰不是重点
想从中看出作者刘鹗对国家沉沦的悲痛
或是对政治败坏的伤心和无奈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好像去现场看完北京车展
你却觉得里面的车模很好看(其实就是我)
实在是本末倒置、买椟还珠

《老残游记》以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为主角
读者常以为既然是“又老又残”
那么年纪肯定是不小了
但根据书中的说法:

“此人原姓铁,单字名英,号补残
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
遂取这“残”字做号
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
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

所以“老”是受人敬重之意
“残”则是仰慕前人而取
即使内心感到“棋局已残,吾人将老”
也都与外貌、年纪无关

如果现在还搞错这件事
或许代表我们从来没有好好读完这本书
甚至是没有好好开始读这本书

毕竟
刘鹗在第一回就已交代清楚了

第一回中
刘鹗还借老残的视角说了个有趣的故事:

老残在半睡半醒中
有两位朋友“文章伯”与“德慧生”
邀他一起参加蓬莱阁自驾游

先观赏海市蜃楼的美景
隔日再看海上日出
就是标准的“一泊二日の旅行”

没想到遇见一艘破败的帆船接近
用望远镜望过去
发现上面有不少奄奄一息的男女

奇怪的是
船上的水手没有同心协力让船正常运行
反而还趁机搜刮男女乘客的衣服和食物
这样乱作一团
帆船自然就要颠覆

老残的好友文章伯喊道:

“这些该死的奴才!
你看,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
他们不知想法敷衍着早点泊岸
反在那里蹂躏好人
气死我了!”

故事说到这里
作者自然是将帆船比喻成国家
乘客是人民
水手则是政府官员

国家将亡
政府官员不但冷眼旁观
甚至还趁机掠夺欺凌人民

那时候暴政的出现
来自上层官员的疯狂
以及下层人民的无力

虽然说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但再清楚
也只能像文章伯一般生气
却无法提供什么真正的帮助

刘鹗笔锋一转
又开始描述船上的另一批人
他们正忙着高谈阔论的演说
开导他人的同时聚敛他人的钱财
然后指挥他人攻击掌舵者和船主:

“你们这些没血性的人,凉血种类的畜生,还不赶紧去打那个掌舵的吗?”

“你们还不去把这些管船的一个一个杀了吗?”

“你们为甚么没有团体?若是全船人一齐动手,还怕打不过他们么?”

老残的另一位好友德慧生
听到这番言论
也是心头怒火中烧:

“原来这里的英雄只管自己敛钱
 叫别人流血的。”

这里刘鹗是在批评什么
似乎也很清楚
就不再赘述了

这一部清末小说
里面的隐喻或影射十分露骨
众生相的刻画也很传神
放在当下可能依然适用

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
得从里到外的看看这艘船
也要从上到下的看看船上这些人

我建议老张
看看热闹得了

如果非要琢磨人家翻不翻船这点事儿
不妨先看看《老残游记》
能看进去
就挺好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