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不是成爲夢想的奴隸

     昨天晚上brandpeng上數學課,於是我買了一張《心靈奇旅》的電影票,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之旅。

   這部電影我的前女神非常推崇,用了好幾天在朋友圈分享這部電影的相關細節,可是我看完後卻沒有特別的感覺,反而覺得很一般,由此想來應該目前自己當下的狀態比較好,當下的生活和電影中表達的主題是一致的,所以並未發覺有何不尋常之處。之前看《千與千尋》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那時候的自己正在經歷一場人生的考驗,裏面主人公的善良、行爲和感人至深的主題曲無不打動着自己的內心。如果把這部電影放在今天來看,或許我也會無動於衷。可見你的當下與電影是否高度重合非常關鍵。

   當然,我不能因爲自己目前的狀態好,就把這部電影給忽略掉,那對於此刻需要微光照亮人生的人們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這部電影大體上的情節是這樣的:男主角喬伊是一個人到中年的爵士樂手,一邊在中學當兼職音樂老師,一邊努力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在他得到學校“正式員工”Offer的當天,也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將與爵士樂傳奇人物多茜婭一起登臺表演!這是他的畢生所求,也是他開啓夢想之門的鑰匙。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就在他即將到達人生巔峯的時候,他掉進了沒有井蓋的下水道,死了。

     他帶着內心的不甘“偷渡”回了人間,還帶了一個覺得人生無意義、毫無目標感的小孩靈魂22。然而,陰差陽錯的是,“不願爲人”的22進入了喬伊的身體,而“拼命想做回人”的喬伊進入了一隻貓的身體。好戲上場:匆匆忙忙的喬伊,把這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來活,他一定要趕上爵士樂演出。而不慌不忙的22,則享受着自己在地球上的第一天。

    22的豪華陣容導師們——從阿基米德到特蕾莎修女,從亞里士多德到林肯總統,都沒能引起他對生而爲人的興趣。但是在來到地球的第一天,22體會到真實的世界,這帶給他完全不同的感受。他在一個真實的身體裏,活在熙熙攘攘的紐約市。溫暖的陽光、美味的披薩、秋日的落葉、母親的針線……這一切讓他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真實與美好。

   在這一刻,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他想要活在地球上。但是,身體畢竟是屬於喬伊的,他最終還是把“地球通行證”還給了喬伊,自己淪落到“迷失之地”。喬伊終於如願以償,參加了那場演出,和崇拜的女爵士歌手,在紐約最好的爵士俱樂部。然而,演出結束後,他卻感到一種失落和空虛。

   這部電影的奇妙就在於,它沒有像以往許多作品那樣,倡導奮不顧身地追夢。這部電影試圖討論,是什麼讓生活變得有價值?什麼是真正能給我們大家帶來快樂和滿足的東西?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人生就是要有激情和目標,然後全力以赴,一旦你達成夢想,大家就覺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當被記者問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馬斯克的回答並非“探索太空”,而是“美好的法式芝士”。他看着一頭霧水的記者,解釋說:

  我的意思是,應該時不時欣賞當下的實物和感受,比如美食。

  有那麼多美好的事情可以體驗,有些事情無需成本,比如在自然中散步或者喫頓美食。

    時不時感受當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讓你感動的事情,這或許是我能想到的對生命的意義最恰當的定義了。”

     這就是我喜歡馬斯克真正的原因,既照顧好眼前的苟且,又有自己的詩與遠方。我身邊那些但凡事業有成或者在高位的人就是少了馬斯克的“美好的法式芝士”,他們的行程總是被工作填得滿滿的,即使出差,坐飛機的路上,喫飯的時候都排滿了工作對接,完全忘了美食的味道,有時候與他們在一起,覺得這裏瞧瞧那裏望望的自己真的太不敬業了,可是自己並不嚮往他們的那種生活方式,與他們在一起時自己總是繃得緊緊的。

我喜歡在喫飯的時候好好喫飯,睡覺的時候好好睡覺,看花的時候專注看花,看草的時候一心看草。當我們使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都充裕、飽滿、豐富、細緻,讓自己的每一刻都過得踏實、精彩、有意義,即便明天離開,也無怨無悔,而不是一味等待不知還有沒有的明天。

   真正的英雄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活好自己的每一天。同樣,“活着”也不是宏大敘事,而是一種微觀體驗。

    有些價值,其實就蘊藏在普通而枯燥的週而復始中,就像一呼一吸,平靜、平常,但充滿了生命的能量。在不變的模式裏,看到自己點亮的微光,哪怕很小,也照亮了這個世界一點點,這就是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