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況味——閱讀《抵達優質教學的心靈物語》隨感(二)

銳剛老師的新作,第一個板塊是“閱讀紀”。讀他關於閱讀的思考,能夠啓迪不少。也就會想到自身的閱讀,實在太過膚淺,太過直白。

1)

有人質疑:背誦文句,記憶別人的見解,佔有儘可能多的材料,卻很少會有自己的個人體會——只是讓別人的思想佔領自己的頭腦……但是隻要不是死記硬背,只要是一個嘗試理解的過程,那麼就可能“內化”,就一定會生成自己的東西。

——這是關於背誦的一段思考。其實讓我能夠背誦完整的古詩,幾乎都是在小學階段時背誦的。雖然我的背功也很不錯,每次背書都是前一二名,幾乎都是在同學的豔羨的眼光中早早離開教室去喫飯的那個人。但還是背誦得太少,能夠自然流露出來的太少,急忙中生出的智慧也就不多。所以,童子功的背誦還是要抓,死記硬背的東西能夠留下很深的印象的話,會隨着時間的推移理解也會發生變化,一定會有自己生成的東西。

2)

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第一次讀到這一小冊書信時

覺得字字都好似從自己心裏流出來

又流回到自己的心裏

感到一種滿足,一種興奮

——我讀銳剛老師的文字,也有這樣的感覺,只是他的描述,語言的細膩之處我無法抵達,但我可以悅納和欣賞。

閱讀文本,就再造一個文本吧。我的這些感悟都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再造的文本出來,雖然比較零碎,但也算創造的吧。

3)

給學生布置一道作業——在自然從容的狀態中記誦《琵琶行》和《蜀道難》。

——我開始閱讀時打了一個大大的問好,不知道爲什麼。他說:“自然從容”的狀態,也就是一種比較放鬆的生命狀態,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逼迫,是一種貼近真切自我的感受。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背誦要求,禁不住爲這樣的要求叫好。因爲平時的背誦都是功利性很強的,反正背完了事,所以語速會很快,失去了對語言的品味和理解,以及畫面感的再現。嘗試着在自然從容的狀態下記誦,那一定是不一樣的體驗。

小學生讀得很慢,而在高中的時候,語速卻很快。也許就是閱讀的功利越來越強了吧。

4)

語文老師的宿命——一輪一輪地與經典的文本遭遇,不斷地細讀,然後獲得新的理解的過程。

——語文老師的宿命如此,那麼數學老師的宿命呢?是與一道一道的數學題目相遇,看看有沒有更多的解法嗎?或者看看背後滲透有多少數學思想?或者體現哪些核心素養?現在來看,或許還有日復一日一些專家的創新招數需要去實踐,比如項目式學習,單元整合,結構化學習等等,我相信這是與時俱進的,但基礎應該是在老師們能用較爲科學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喜歡上數學,瞭解數學。

5)

當你決定去書店的時候,你的生命狀態已經有所不同了,你的內在調適已經完成了——做好了與書相遇的準備。

——我馬上回想我有多久沒有去書店了。上次去是元旦節,還只是去買了一本書。有些時候,到書店真的是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不做準備去了書店會手足無措。

去書店的願望,一般會在特別閒的時候,也會去陌生的地方時,要去書店看看。

現在放假了,真可以每天安排兩個小時到家附近的言幾又坐坐,如果在家,閱讀時間是會打折扣的。

讀中自有深意,也需要讀進去走出來,才能明白閱讀的況味,那就是讀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