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祭

《隋書·禮儀志》中記載:“臘者,接也。”臘月,是歲終之月,寓意着新舊交替,春日欲歸,是喜慶吉祥的好時節。

臘八節,最早起源於“臘祭”的習俗。遠在商周時代,人們便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叫做“合祭”。

“臘祭”這一天稱爲“臘日”,夏代稱之爲“嘉平”,商代爲“清祀”,周代爲“大蜡”,直到漢代,纔有了我們所說的“臘”。

古代人們普遍迷信鬼神,所以這早期的臘八粥,其實是用來“驅鬼”的。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嚇唬小孩子。小孩子容易生病、哭鬧,甚至大人們品行不端、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疫鬼什麼都不怕,單單害怕紅色的東西,例如赤(紅)豆。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這天,用紅小豆、赤豆熬粥,以此“祛疫迎祥”,這便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

《荊楚歲時記》中有云:“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每逢這一天,村裏人都要戴上假的面具,腰上繫着細腰鼓,扮成金剛力士的模樣,擊鼓逐疫,驅鬼散疾。縱觀古今,“驅病逐疫”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祈福的主旋律。

今年的臘八恰逢大寒節氣,大寒之後,東風解凍,到了與忍冬作別的季候,正所謂冬去春來。大寒雖寒冷,或許因爲已近春天,並不像大雪、冬至那樣的酷寒,人們又開始忙着掃塵潔物,除舊佈新了。想起晉人陶淵明的那首一一

《臘日》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