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訂規則?

前不久,我從圖書館借的書到期了。因爲年前事情太多,有些書還沒有來得及讀完。其中有一本書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晗老師寫的《想點大事》,我非常捨不得還回去,因爲這本書我纔看了第一章。

無奈之下,我想到了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先還再借。如此一來,我就有了第二次閱讀這本書的機會。

最近,我越來越覺得每天5點鐘起牀看書是一個明智之舉。早起是一個不受干擾的時空,堅持早起讓我一週完成了4本書的閱讀。讀《想點大事》這本書一共花了我3個早上,每天1個小時,加起來剛好3個小時。

我們知道,帶着問題去讀書,往往會有更大的收穫。所以,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先給自己設置了幾個問題:

Q1: 法律人有哪些通用的思考習慣和認知模式?

Q2:在做決策的時候,怎麼擴展視野,提升格局?

Q3:如何立規矩?

慶幸的是,我在這本書裏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閱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對“如何訂規則”這件事有了認知方面的升級。

俗話說:“規矩都是人訂的”。法律人主張凡事講規則,規則是維護秩序的核心,關鍵問題是我們要訂立什麼樣的規則?

相信讀過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的人,都對動物王國的“七誡”耳熟能詳。

1.凡靠兩條腿行走者皆爲仇敵;
2.凡靠四肢行走或長翅膀者,皆爲朋友;
3.凡動物一律不準穿衣;
4.凡動物一律不準睡牀;
5.凡動物一律不準飲酒;
6.凡動物一律不準殺害其他動物;
7.凡動物一律平等。

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上述規則被完全顛覆了,動物王國也變得分崩離析。到最後,七誡只保留了一誡:“凡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最先打破規則的人,反而是規則的制訂者。這也讓其他動物無所適從。

一個朋友說:管理一家公司,最難的就是要去遵守自己訂的規則。的確,規則束縛的不僅是遵守規則的人,還有制訂規則的人。

這本書裏提到的幾個制訂規則的原則:

一是不要訂立大家不容易做到的規則。比如美國在上個世紀20年代頒佈的禁酒令。這項法令一出,酒成了稀有物品,以高昂的價格進入黑市交易。後來,當局者意識到頒佈禁酒令的弊端遠遠大過益處,就廢止了這條法令。

二是訂立規則既要下限思維,也要有上限思維。我們在制訂規則的時候,用的是上限思維還是下限思維,這直接關係到規則能不能按照預期執行下去。因此,既要考慮到最好的情況,也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

三是任何規則都有例外。規則一般只考慮正常情況,但是沒有例外的規則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訂立規則的時候就要把這些例外考慮進去。正是例外證明了規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