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因爲你,此生值得”

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在結婚前從來都沒下過廚房,結婚後不得不開火做飯,於是她就買來一堆做菜的書,潛心研究,但怎麼也不開竅,常常這邊鍋裏的油已經冒煙了,她手裏還抱着菜譜,不停地糾結,到底是先放蔥花還是先放肉呢,哎,真的太難了!

丈夫更是五穀不分,有一次,妻子讓他去買一根白蘿蔔,他問妻子:白蘿蔔長什麼樣?妻子告訴他:白白的,長長的,直直的。丈夫說:知道啦!幾分鐘後,丈夫興沖沖地回來了,手裏果然提着一根“白白的,長長的,直直的”東西,妻子一看,咳,這買回來的哪是白蘿蔔啊,分明是一根大白藕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或許在我們常人看來,這還真有點不可思議,這兩口子天天是怎麼過日子的呢。然而,就是這樣一對生活小白,居然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27年。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君生我未生》,講的就是這對夫妻的故事。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並沒有太在意,還以爲是一部言情小說,壓根就沒有興趣打開它。直到今年春節前幾天,我才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想着隨手翻一翻得了。這一翻不要緊,我發現這竟是一本被書名耽誤的好書!

故事裏的丈夫名字叫楊南生,他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是我國固體火箭事業的開創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妻子叫張嚴平,也是這本書的作者,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新華社記者,寫過很多有名的通訊報道,比如有一篇叫《索瑪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講述的是郵差王順友的故事,王順友曾榮獲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

1955年當張嚴平出生在山東的一個軍營裏的時候,楊南生已經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畢業回國了,兩個人年齡差距有點大,相差了34歲,所以書名才叫《君生我未生》。看似怎麼也不可能有交集的兩個人,就這麼神奇地相遇了。這本書講述正是這對老夫少妻之間濃烈且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張嚴平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新華社做記者。1984年兩會期間,張嚴平被派去採訪陝西人大代表團,楊南生正好是她要採訪的對象之一。兩人一見如故,非常投緣。就在這個時候,愛情悄悄地降臨在兩個人的身上。此後的兩年,兩個人常常寫信,對彼此的感情也越來越強烈。1986年,他們突破世俗的眼光和層層阻撓,終於結爲夫妻,並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將近30年。

這的確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書,但寫的又不僅僅是愛情,同時它也是一本關於生命、關於靈魂、關於成長的書。讀完之後,我感覺這是一本很有營養的書,一是張嚴平文筆非常好,她的文字很有力量。二是這本書會給到我們一些很重要的啓發。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最打動的地方,就是張嚴平從楊南生那裏收到了兩份愛的禮物——一份是包容,一份是成長。

(一)第一份愛的禮物——“包容”

兩人結婚後,楊南生經常對張嚴平說:“你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用改變。”他說自己就愛原味兒的張嚴平。

有一次,家裏來了客人,張嚴平頭上扎個頭巾,身上繫個圍裙,正在廚房做飯,沒有一點女主人的樣子,客人還認爲她是楊南生的小保姆。客人走後,張嚴平非常沮喪,覺得自己給丈夫丟臉了,楊南生安慰她說:“你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我就喜歡你這種沒有女主人樣子的樣子。不用管別人怎麼想怎麼說。”

張嚴平常常慚愧自己各方面都很差,身上的缺點也很多,楊南生會包容地對她說:“愛一個人就是愛他(她)的整個人,包括他(她)的優點,也當然包括他(她)的缺點。一個人的優點、缺點總是相互的,把缺點消滅了,優點也就不存在了,有些特別的缺點後面一定有特別的優點。”

楊南生對張嚴平的包容體現在每一個生活細節中。我在想,爲什麼楊南生能做到無條件接納自己的另一半,而我們普通人卻做不到呢?原因就在於楊南生本身是一個完整的人,這個怎麼解釋呢?佛家有句話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意思是說自己內在什麼都不缺,所以不需要向外求。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成立,自身越是有缺陷,就越是苛求完美的另一半,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兒。

說到這裏,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楊南生這個人。楊南生1921年出生在緬甸仰光的一個福建籍華僑家庭,他的父親與母親年輕時曾一同赴日本留學。後來,父親回國後在北平圖書館工作,同時在清華大學擔任日語老師。母親出生於名門望族,家族人才輩出,楊南生的兩個舅舅也很知名,大舅舅薩本鐵是化學家,二舅舅薩本棟是物理學家,曾任廈門大學校長。得益於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圍,楊南生兄妹四個都非常優秀,要麼成了頂級科學家,要麼是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的教授,要麼是中科院研究員。可以說,家庭是楊南生得以健康成長的樂園。

楊南生在18歲那年考上了西南聯大。我們知道,西南聯大是中國最傳奇的大學,雖然她在歷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8年時間,卻誕生了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勳和2位諾貝爾獎得主。西南聯大在楊南生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爲他日後所從事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楊南生考取庚子賠款公費留英生,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留學。博士畢業後,他果斷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爲他熱愛的國家和事業奉獻了一生。出於工作保密的需要,他隱姓埋名,紮根深山老林,率領年輕的固體火箭科研隊伍,在一張白紙上創造了中國固體火箭的傳奇,爲中國的固體火箭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沒有楊南生,中國的固體火箭至少要在黑暗中多摸索六七年。”

儘管對國家貢獻如此巨大,但楊南生一生都很清貧,生活非常艱苦,直到和張嚴平結婚之前,他一直居住在一個50平的小房子裏,家裏連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雖然物質世界十分貧乏,但他的精神世界是非常豐盈的,他熱愛音樂和藝術,當他被人誣告,遭遇不公時,他常常聽貝多芬、莫扎特、肖邦,音樂滋養着他的心靈,給了他一種穿越痛苦的真摯的生命力。同時,楊南生也很愛讀書寫筆記,書籍爲他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由於年齡差距的原因,楊南生非常珍惜與妻子在一起的每一天,甚至在剛結婚不久就寫好了遺囑,做好隨時告別的準備。在他們結婚的27年間,他把張嚴平當成孩子一樣呵護,稱她爲“小平平”。他還親手給張嚴平刻了一個四毛的圖章,因爲張嚴平喜歡三毛,用“四毛”當自己的筆名。

在這段婚姻裏面,楊南生用他寬大的胸懷和高貴的靈魂,始終讓自己的妻子沐浴在春風、陽光和溫暖之中。張嚴平在書中寫道:“你給予我的愛,是沉澱了你一生生命的內涵與光華。”

與楊南生在一起的那些年,張嚴平每天都覺得自己擁有全世界一樣幸福。在張嚴平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包容”兩個字價值千萬。楊南生與張嚴平的愛情故事給到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啓示:在生活中,對方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我們要全然接納一個完整的對方,而不要試圖去改變另一半,也不要苛求對方是一個完美的人。尤其當面臨分歧的時候,先不要着急責怪對方,而是想想能不能接納分歧,如果不能,先要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是不是在向外求索。

(二)第二份愛的禮物——“成長”

楊南生以他豐富的閱歷和高貴的品格,用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和影響着張嚴平。張嚴平說,她把楊南生給予她對人生、生命的理解都投入到她採訪的人物中,從他們身上發現點點滴滴的精神的光芒,用文字塑造了許許多多人物的光輝形象,在事業上達到新的高度。張嚴平幾乎包攬了所有的新聞大獎,比如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長江韜奮獎”。

楊南生對張嚴平說:“如果我能陪你一生,你永遠不用長大。”然而,2013年3月5日這一天,楊南生口中的小平平卻不得不長大了。

就在這一天,92歲高齡的楊南生因病逝世,這對張嚴平來說,是她人生遭遇的重大打擊。她一直都走不出失去愛人的傷痛,甚至一度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想見任何人,她經常失眠,而且重度抑鬱。直到後來,她用日記的形式和丈夫對話,重新與丈夫建立起愛的連接。7年時間,她一共寫了76本日記,她覺得丈夫並沒有走遠,而是換了一種方式來陪伴她。痛苦與孤獨,讓她重新認識世界,讓她對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音樂與書籍,曾經陪伴楊南生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歲月,如今也成了張嚴平最好的夥伴,是它們填補了丈夫走後的空白。每當難過的時候,她就一頭扎進丈夫留給她的那片音樂世界,在這些音樂中,她慢慢聽懂了丈夫靈魂的聲音。同時,她還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來治癒內心的傷痛。雖然丈夫離開了,但他的精神依舊引領着張嚴平的成長。

後來,張嚴平跟隨《楊南生傳》的作者,尋着楊南生生前留下生命足跡的地方,重溫了丈夫走過的每一片土地,她更加理解了丈夫淡泊的名利觀與高貴的靈魂。

起初,她一直爲丈夫抱不平,楊南生作爲中國固體火箭事業的領軍人物,“兩彈一勳”和院士名單中卻沒有他的名字,而丈夫所有的功勞都記到了別人的頭上,成了別人的陪襯,她覺得這個世界對楊南生太不公了。後來她終於明白,自己是記者,而楊南生是學者。記者覺得功勞大,水平高,不當功勳院士很冤枉。而學者認爲,爭功勳院士有失人格。楊南生一生追求科學真理,卻不稀罕什麼功勳院士。楊南生認爲種樹比摘果子更有意義,而且他堅信:“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貢獻了什麼,而不在於他取得了什麼。”

張嚴平說,在楊南生精神世界的刻度下,她看出了自己的淺薄與渺小。正是丈夫的引領讓她的精神成長,不再被世俗的名利觀所羈絆。

張嚴平在這段婚姻裏面得到了愛的滋養,終於從一棵柔弱的小草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張嚴平說:“因爲有他,我相信人間是美好的;因爲有他,我相信這個世界存在高尚;因爲有他,我懂得了愛情。他保護了我對這個世界、對生命和人性全部的信任與信念。在他的天空下,我像一隻小鳥,雖然卑微,卻活得自由爛漫。”

書裏有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話:“愛情的紀念物,從來就不是你送給我的那些禮物,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與合照,而是你留在我身上,如同河川留給地形的那些改變。因爲有愛,我每天都在向快樂的方向成長,成爲一個靈魂更加美好的人。”我想,這纔是愛情最好的樣子。

1986年,當楊南生和張嚴平結婚的時候,大部分人並不看好這段婚姻,有人說這女的腦子肯定是進水了,還有人說是她是圖那老頭的錢財,甚至連張嚴平的父母也要跟她斷絕關係。然而,36年後的今天,這份真摯的愛情卻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

什麼是最理想的愛情?我想它與年齡無關,與物質無關,與門當戶對無關,而是你願不願意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另一半說:“因爲你,此生值得!”

是啊,“因爲你,此生值得!”張嚴平把這句話作爲整本書的結尾,忠心希望你也能在愛情的滋養下,成長爲更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