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干老师《凡卡》一课教学有感

一.谈话中教会孩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以轻松的交谈,引导孩子们学会概括长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开课伊始干老师借助课文的插图,引导孩子快速捕捉画面上的主要信息,“谁在哪干什么?”;接着填补凡卡和爷爷分别在哪里?;再想凡卡写信的目的(凡卡在城里生活的怎样)。

教师小结后,大屏透出一个答案,供学生参考。

二.教师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让孩子们读,并思考这样写能否打动你?

三.通过用心朗读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主要内容,概括出凡卡在老板家所受苦难(挨打,挨饿冻) 期间通过欣赏凡卡眼中的莫斯科,体会到繁华的城市与凡卡比他的生活形成的鲜明对比。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有着悲惨命运的凡卡,在圣诞节来临之时,只要一个裹着金色糖纸的糖果,而这小小愿望却很难实现。

期间干老师对孩子们的朗读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孩子们渐入佳境。

思考:凡卡的这封信能让这篇文章流芳百世吗?

四.学习凡卡和爷爷的乡下生活。

凡卡和爷爷在乡下也过着苦难的生活,寄人篱下、没有前途。

孩子们在朗读中认识了乡下的做守夜人的爷爷,也了解到凡卡和爷爷在一起快乐,幸福的生活。

五.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凡卡的两种命运:要么死去,要么成为欺负别人的伙计。

六.探讨本文成为流芳百世杰作的原因。

1.把不同时间的故事巧妙的编进一篇文章。

(乡下生活,学徒生活,写信时刻,未来结局)

2.对比:用贫穷乡下的幸福生活,来反衬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强烈的希望与彻底的绝望。

3.留下悬念:一个非常特殊的结局。

七.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把2006年山西万荣县的黑窑厂利用童工做苦力的事插入其中。

不做“凡卡”。

不做奴役“凡卡”的“主人”。

对让“凡卡”过着痛苦生活的社会,坚决地说:不。

老师希望未来的世界,连冬天也能够像这样美好——文中描写乡下自然风光的段落结束。

本课教学时老师重点放在:了解一个伟大的文学经典是如何创作出来的?通过对文本的大胆剪裁,梳理了课文的三大方面内容。并通过最后教师的总结,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 文章在布局谋篇时的用心和巧妙。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表达时,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去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忘培养孩子们准确的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干老师的这种设计大胆,引导的深入而自然,孩子们学得酣畅淋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