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課堂變革方案

從本質上說,深度學習是一種高度沉浸、不斷持續深化、不斷拓展延伸的學習方式。

深度學習的學習者沉浸其中,精神高度集中,內心愉悅充實,處於一種“迷戀”和“忘我”的狀態,心理學上稱之爲“心流”或“高峯體驗”。因爲沉浸其中,所以深度學習者常常忘記了時間和自身的疲憊,能夠持續下去,乃至終身學習。

1.課堂意願的確立: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投入大品質的深度學習。

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全身心地參與進去,並且能夠在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下完成高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享受高品質的深度學習,使課堂和學校真正成爲學習共同體,從而保障每一位學生的真實的、高品質的學習權,這是實現公平、優質教育的必然選擇。

回想自己的教學,雖然從內心深處希望給每個學生公平學習的機會,讓每個人都能夠自由的交流表達。但有時要考慮教學進度,要完成當堂課的學習內容,真的是許多問題提出後,並沒有給孩子們過多的思考時間,就由優等生來解讀,而個別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我們就進行到下一個問題的討論了。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因爲沒有課前的很好預習,沒有課上積極互動(聽都沒聽懂又怎樣互動?),隨着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習強度的加深,他們積攢下來的問題越來越多。 慢的他們開始逃避學習,厭倦學習。
隨着閱讀的深入,越來越覺得0~6歲的教育是那樣的重要。而這一塊又是被許多初爲父母的家長所忽視的。全民的教育,尤其是關於認識“我們自己”的通識性教育很重要。瞭解人的生理、心理、成長的規律,爲了更好的長大。

2.課堂氛圍的營造:教師的傾聽讓學生的學習真實地發生

許多虛假學習或淺表學習狀態的學困生和“僞學優生”長期處於一種心理不安全的狀態,缺乏心理安全感。

首先,課堂還是以教師講授爲主,更多的是考慮學科的邏輯,而很難考慮學生的學習歷程,學生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難以形成自主學習的動機。

大多數課堂,尤其是小學的課堂,教師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站在講臺上,把孩子當成一張白紙進行授課。 教師在學生眼裏是高高在上的、是博學多識的、是萬能的,學生只是被老師當做了知識的容器。教師一廂情願的把自己認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全部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親學生;老師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爲,只要自己講了,孩子們就應該會;教師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爲:只要多做題,孩子們就應該把知識都掌握了。

其次,課堂上多采用“秧田式”或“一條龍”的方式,學生全部面對教師,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課堂氣氛比較僵化。

中國式的課堂太強調整齊劃一、正襟危坐了;孩子們的大腦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無法放鬆,也很難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要讓學習真實的發生,就要讓課堂出於一種安全、潤澤的氛圍之中,讓學生遠離緊張、焦慮的心態,呈現一種真實自然的學習狀態。教師要呈現出“傾聽”的身心狀態和“柔軟”的身體姿態,改變進化的課堂氛圍。

3.課堂學習的深化:以高品質學習設計培育學生高階思維

所謂“學習設計”是爲了學習者有效的開展學習活動,從學習者的角度爲其設計學習計劃、活動和系統,是爲學習者系統規劃學習活動的過程,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活動腳本。

現在課堂上普遍存在着“過多過快“的傾向

學習設計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

學習設計要以促進學生“探究未知”爲出發點,進行“逆向思維”,根據確定的學習主題,設計出具體問題,並設計評價標準和“腳手架”,鼓勵學生動手實操作實踐,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再進行指導,然後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強調學生在具體的任務或挑戰情境中主動探究,在實踐活動中動手設計、創造,而不是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反覆的複習和鞏固。

對“未知”的好奇和對問題解決的渴求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動機來源。因此,學習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並形成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要通過自主學習、協作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持續的探究。

制定“三單”——預習單,學習單,作業單。

其實這也是新教育構建理想課堂所提出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