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经典东方不败到作家的蜕变:林青霞靠写作做回自己

影视明星写作出书并不罕见,但真正转型成为作家,还得到文化圈力挺的却真的不多,林青霞恰恰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转型。

她十七岁就跟电影结缘并一夜成名,见证了电影潮流的起落,也在众多角色中体验过不同人生的浮沉。

可成名带来的压力和长期的体力透支,常常让她的神经绷得紧紧的。

亦舒曾评价:青霞是一个极其脆弱的人。

朋友们常常鼓励她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用文字分享出来,她一直不敢尝试。直到为了追忆去世的好友,林青霞写下第一篇文章,才真正开启了她的写作生涯。

如今,她不但出版了三部曲《窗里窗外》《云来云去》《镜前镜后》,还有一篇文章被收录到《大学语文》的教材里。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林青霞并不属于天赋型选手,但对写作却有着惊人的自律和热情,同时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无限的可能。

那些总是说,“我的人生定型了,不想再折腾”的人,一定无法体会到,人这一生,有真正热爱的事情是多么幸运,你会为因为有了奋斗的方向而想法设法要把它做到最好。

1,高人指点

施南生说过:“青霞最大的本领,是很会交朋友。”

她的朋友不仅遍布演艺圈,文化圈很多名人也是她的挚交。林青霞能成为作家,和这群慧眼识珠的朋友是分不开的。

早在2004年,香港著名词曲作家黄沾就曾跟林青霞约稿写专栏,但她当时不敢答应。两个月后,黄沾驾鹤西去,为了追忆他,林青霞写下文章《沧海一声笑》,并在追思会当天一字不改地刊登出来。

许多朋友看到后都支持她、鼓励她,才让她越来越有信心写下去。

但写作这件事只有信心是远远不够的。

林青霞自曝,高中毕业后并没有考上大学,年轻的时候也不看书,平常连菜单都要看很久。

但接触写作后,她偏偏凭着一股韧劲,让文化圈的朋友们刮目相看。

每次写好文章,她总是要传给所有的朋友看,还追着人家征求意见,大家除了为她感到高兴,甚至比她还投入,纷纷加入到提供建议的队伍中来。

当大家意见相左,于是又让她听从自己内心的感觉写。

她请教过的高人很多,譬如马家辉、金圣华、董桥、倪匡、龙应台、林燕妮等等,只要是跟文学有关的的朋友都被她缠着不放。

更难得的是,林青霞不怕改稿,她汲取朋友们的意见后,会静下心来为了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不厌其烦地改上十次八次。

她的谦逊和对创作的热情总让朋友们感动不已,同时她也借助文化圈的资源实现了写作能力的突飞猛进,可以说这是林青霞特有的优势。

很多人说林青霞凭写作华丽转身,其实,她只不过干一行爱一行。不管是影星还是作家的标签,不变的是她对完美作品的极致追求。

真正的朋友是懂得彼此的喜怒哀乐的人,才更愿意时时刻刻被你麻烦或者麻烦你。

那些懂得你的不易的人,比谁都更盼着你好。你也因为懂得对方的用心良苦,努力活成崭新的自己。

2,热爱的力量

大多数的明星出书后就没有下文了,本以为林青霞也不过是一时兴起,谁知她却把写作当成新的事业来经营。

从开始写作到出书,林青霞像着魔般不断寻求突破,还总爱跟朋友们汇报她最近的收获,比如:

“这两天我在看沈从文。”

“昨天,我在背《兰亭序》。”

她读书写作都放在午夜,似乎在那样的夜晚读的书和写下的字,才能和真实的林青霞交融。

曾在多年前,就有出版社跟林青霞讨论出书,打算从一个较高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她的生命经验,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企划搁置。

若干年后林青霞的人生经历了更多变化,结婚、生子、暂别影坛、父母离世……荧屏上的剧本变成了血肉之躯的亲身经历。

此时提笔,或许才是最佳的时期,因为如今的她懂得如何更精准地表达喜怒。

林青霞的书是用散文的形式随心所欲地在记忆里游走,摒弃了自传的种种常规限制。

自由放飞的感觉让她更加热爱写作了。

有时候林青霞伏在梳妆台上写东西,发现女儿进来想找她聊天,就像看到唯一的读者,硬拖着女儿听她读文章。那副小学生的模样让女儿都哭笑不得。

马家辉经常讶异于林青霞对写作的认真,好多个凌晨深夜,他总能收到林青霞的稿子,而且还是接二连三的第一稿、修订版、第三版第四版……她努力的程度精细到每个字词都不放过。

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热爱才是让自己坚持下去,变成高人的理由。

只有找到自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的人,才会乐此不疲,并对常人眼中的辛苦视而不见。

真正的热爱,不会冲动行事,而是懂得细水才能长流。

3轻装上阵

曾经有一位自称影迷的男士,读过林青霞发表在报刊上的所有文章后说:“确实是个会写文章的人,只是一生如意,未经磨难,篇章里少了三分沧桑!”

听到这话,林青霞的好友董桥笑了,他表示:“文章只分好坏,不分哀乐,真要林青霞受苦受难才写得出惊世巨作我情愿她不写。”

林青霞的文章不浮夸,不引经据典,却处处充满真诚,这样的文风是受到季羡林作品的启发。

“季羡林的《老猫》没有很难的词汇,也没有很多的成语,但写得很有感情。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我觉得写文章不一定要很多的成语或者很艰难的字,只要把感情,自己最真的真性情写出来。

没有谁生来就一帆风顺,如果把总想把一生的大悲、大痛和大难都诉诸笔端,充其量只算是剖开结痂的伤口满足别人的好奇心。

林青霞在经历生命里最不可承受之痛时,用圣严法师的箴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来顺利过度。

写作恰恰是林青霞“放下”的最好体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歇斯底里,只有淡淡笔触下的平和从容。

曾经身处声色犬马的演艺圈,林青霞不得不披着厚重的壳保护自己,不曾想,息影后的写作为她打开了另一个天地。

只有面对文学,她才褪下了层层铠甲,轻装上阵真正做回自己。

很多人喜欢负重前行,总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命,面对新的契机,总是率先打退堂鼓,却不知道,放下包袱才是不给自己设限的第一步。

4,写在最后

美人在骨不在皮。林青霞用写作展现了她外貌之外的知性美。

她半生辉煌,功成名就,是常人眼里的人生赢家,但却勇敢迈出舒适区,尝试用文字重新整理记忆,并在花甲之年焕发新的生命力,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无论什么年龄,只要找到热爱的事情,就请想尽办法实现它,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名成家,而是为了余生潇洒轻松,做回真正的自己。


作者介绍

柯婉,汤小小写作基础班、点评提高班学员。慢热撰稿人,一边写字,一边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