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之二十三| 新心理学的问题

来到本书第三部分人类科学的方法论,很期待里边的内容。

学习

人怎样学会变得聪明、成熟、仁慈?怎样学会拥有良好的品位、性格以及创造力?怎样学会是自己适应新情况?怎样学会发现善、识别美、寻求真?也就是说怎么进行内在的学习而不是外在的学习?

为什么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手段(如评分等级、学位、荣誉、奖状),而不是目的(如智慧、理解力、良好的判断力和审美力)?

实际的教育往往通过使孩子少找麻烦,少调皮捣蛋来满足大人方便的需要,更积极的教育则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自我实现。教育应教给给孩子坚强、自尊、正义感、抵制控制和利用、抵制宣传和对文化的盲目适应。

对于那些无目的和无动机的学习,即潜移默化的学习、完全是出于纯粹的内在兴趣的学习等,我们知道的很少。

知觉

关于知觉的研究,过多的是对错误、曲解、错觉等的有限的研究,韦特海默管它叫做心里盲目性研究。为什么不再加上对于直觉、阈下知觉和无意识及前意识知觉的研究?对良好品味的研究不算吗?对真、诚、美的研究不算吗?审美知觉呢?为什么有些人感觉到了美,而另一些人却没感觉到?

人越健康,他们各种能力之间的联系就越多。对于统一的意识,存在认知、启发、超个人的和超人类的知觉,神秘体验和高峰体验的认知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情绪

积极情绪(如愉快,沉着,宁静,坦然,满足,接受)尚未被研究透。怜悯、同情、博爱也是如此。

心理病态者在和健康者在斗争,冲突,挫折,悲哀,焦虑,紧张,内疚,羞耻感等方面的区别。

认识的情绪方面,比如,顿悟使人情绪激昂,理解是人平静,对于恶劣行为的较深刻理解产生接受和宽恕。

心理学家毫无道理的忽视了鉴赏力。建设乌托邦的背后是什么冲动?什么是希望?人们为什么编造、设计、创造关于天堂、健康生活和更好社会的想象?

动机

为人父母的冲动:父母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人们为什么想要孩子,他们为什么能为孩子做出这么多牺牲?或者说,为什么有些行为在他人看来是牺牲,而父母却不感觉如此?

研究正义、平等、自由,研究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为什么有人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为正义斗争呢?

说到这里,最近一直有空了看大秦赋,在那个年代,两个国家战争,动辄两边各40万对峙,真的无法想象当发起冲锋的时候,跑在最前边的那些人是什么样的心理。你对面是一眼望不尽的人海向你扑来,你依然可以毫不退缩的,像一滴水一样的冲向大海。你说这种正义感,对自由的向往该有多大的能量,让人罔顾生死。

我们并不充分理解殉道者、英雄、爱国者、无私的人的动机。弗洛伊德的“不过是”和还原论不能够解释健康的人。

科学心理学、科学家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关于知识追求的心理学,关于知识追求背后的冲动的心理学,关于哲学冲动的心理学呢?

整体上我感觉马斯洛对当时存在的心理学是存在极大不满的,因为那些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都是消极、匮乏的一面,对于病态的研究是否适用于健康人,读了这么长时间,感觉这个问题一直在提及。他们总在研究认为什么不好,应该怎么办,但很少有人研究人的那些优点是如何产生的。看来这真是一个大课题啊!!


希望喜欢我的书友可以关注
雪堂书屋_幸福猪 - 简书
幸福猪的知识积累 - 连载 - 简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