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365 如何发掘自己的可迁移能力?

本文来自古典得到《个人战略课》的能力部分。

1.能力三核

能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知识、技能、才干。

所谓知识就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概念、做事情的流程,通过学习记忆而来。比如说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实验过程;

技能是指我们能熟练操作和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训练而来。比如说写作、做ppt,解决问题、 英语、信息搜集、时间管理;

才干是我们通过大量练习,内化到无意识使用的一些技能、品质和特质,是先天天赋和后天大量练习的混合,通过大量训练,从技能内化而成。比如说:乐观、幽默感、负责任,耐心。

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和自己的导师同时拿到一组实验数据结果,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并完成一篇论文。谁会做的更好呢?一定是导师,同样的实验结果,导师的论文更有可能发到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这里面原因就是我们能力三核的不同。如何不同呢?我们可以拆解一下看看:

知识:专业领域的知识、专业词汇,现有的各种理论模型以及相关公式等。

技能:快速学习、快速阅读,结构化思考、写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才干:一流的洞察力、科学敏感性,热情等。

当一个科研工作者拥有了底层的技能和才干,他完全可以在很短时间关注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在上世纪70年代,管理是个新兴领域,所有管理大师都是原来领域的萃取和跨界者。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以前是核物理博士,他把研究和写论文的能力萃取出来做成了企业管理研究。今天如果你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萃取出核心能力,迁移到新领域去,你也有机会成为大师。

我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其实真正相隔的,只是底层入口售票处,越往上走,运用的能力、才干都越来越接近而且越熟悉。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都是相通的。这不是鸡汤。当你理解了能力三核,他们说的其实是:只要你曾经在某一个领域努力练习过,你提升的技能和才干都不会白费,可以迁移到未来。

《法华经》说“功不唐捐 ”,就是这个意思。

2.如何发掘自己的技能?

1).想想你之前做得很不错的一件事是什么?

a.可以从之前的学习和工作里面挖,你有没有做过什么成功的事———即使是一件小事?

高考和考研就是很多同学的成就事件。有的同学大学成绩并不太好,但是决定考研之后。制定了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哪怕身边没有考研的环境,也能够一直坚持到最后考试结束。第一志愿没有成功的时候积极去查阅调剂信息。这里边其实就体现了你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做计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你当时的情况越不利,你最后的结果越可以反映你的能力强。

比如说老师你负责买实验室的材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你真的对比了几家报价,还电话过去讨价还价,帮课题组省了20%的费用,是不是证明你有“搜索能力”和一定的“谈判能力”,同时还显示你很有责任心呢?

b.可以从爱好里面挖,你有没有把什么爱好、兴趣、小团体做到过极致——即使是一件小事?

一个特别会找片子的人,他的搜索能力一定非常厉害;

如果你喜欢下棋、德扑,说明你的策略性思考能力也许会很强;

如果你喜欢张罗事,说明你的组织能力也许不错。

2)给自己的能力封一个对方能听懂的名字:组织力、表达力、写作力、适应力、行动力、执行力等等。

3)落地到一个新领域

当你去一个新公司面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或者你在面临一个其他情景时,想想今天我还有什么能力可以被迁移过来的?


3.如何迁移新技能?

1)就是你一定要有一个技能,没有技能就无法迁移。就像练武术的人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拆解练习,目的就是能够内化形成肌肉记忆,否则到了真正对抗的时候很容易变形。

2)找到新旧能力的关系,明白哪些能迁移,哪些不能迁移。

欧洲人很多人能够掌握三四种外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原因就是不同的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很大,语言学习能力可以比较容易的迁移过去。

主持人和辩论赛厉害的人做倾听和咨询类的工作就不一定适应,因为前者表达更多,后者倾听更多。

3)就是避免同一段时间同时练习多个技能,这样很容易干扰。

很多同学说我不喜欢科研,那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事情做得非常好的呢?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努力,我们的玩儿也需要努力只有这样我们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将来才能热爱工作。

今天的课我们介绍了能力三核,知识技能和才干是什么,介绍了如何去发掘自己的技能以及如何迁移技能。

就到这里吧,祝你职业幸福。

珍珠

2021.1.22日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