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选皇后?汉顺帝看似奇葩的举动背后,又可曾有过什么特殊内涵

转眼之间,被宦官扶持起来年幼的皇帝汉顺帝已经长大成年。而册封皇后一事,也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日程。

只是面对自己的宠妃们,年轻的汉顺帝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在考虑一番后,便史无前例地决定从后宫抽签选后。但是一听此举,大臣开始不同意,并纷纷上疏反对道:

“皇上您发诏书说立皇后事关重大,结果您就打算问之鬼神?全天下的书籍里都没有这种先例的。您这样做要是把握不好结果选出来一个长相又丑脾气又臭的怎么办?”


既然群臣反对,那大家只能重新确立规则!于是便有人提出:

“既然现有里面实在挑不出来,那就挑其他人家的好女孩进宫,然后再从这些人里面进行挑选。品德优先,其次年纪优先,再次则是相貌,陛下您看这样如何?”

听完这番话,顺帝深以为然,而新皇后也就真的从后来进宫的贵人当中被选出来。当选的是乘氏侯梁商的女儿梁妠,而她之所以打动皇帝的便是:

皇上,您喜欢臣妾,但臣妾不能独享专房之宠。你还是应该去各位姐姐妹妹那里多走走,大家雨露均沾,才是应有之义。

为什么顺帝一开始要抽签选后呢,而后来为什么顺帝又会听从大臣们的意见,挑选大义凛然、贤惠正派的宠妃立为皇后呢?那这个事的“不正常”里,透着些怎样的“正常”呢?首先就是,汉顺帝为什么着急立一位皇后呢?

虽然皇后是必备品,但当时十七岁的汉顺帝其实并没有必然理由非要现在选择。而汉顺帝借抽签来决定结果,很明显就是在逃避责任。那究竟是逃避什么责任?

如果联系东汉政治,答案便昭然若揭:其实汉顺帝不是在选皇后,而是在选外戚。当时四位宠妃背后各有势力,而顺帝无法平衡所以出此下策。


但大臣们却提供出更好方案:既然没法选那就另找他人。正因为如此,梁氏才能乘机而起。选梁氏的理由,除梁妠本人不嫉妒、不专房的理由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她的父亲梁商。

正如“顺帝之世,梁商称为贤辅”所言,其实当时汉顺帝最终选中的,是他的老丈人梁商。但梁商死后,儿子梁冀继任大将军辅政却是不同的场景。

梁冀先后历顺帝、冲帝、质帝、桓帝。因为质帝年幼时,曾于朝会之上指责梁冀为“跋扈将军”,竟因此被梁冀毒杀。那明明外戚有诸多问题,为何还要有诸多皇帝利用外戚集权呢?

究其原因,一般的外戚是完全依附于皇帝本人而存在的,一旦皇帝失势外戚也会随之失势,这是外戚和大臣对于皇帝的区别。对于属于自己的外戚,皇帝是能够绝对掌握的,但对于大臣,他却有心无力。

即便东汉有像王莽一样的前车之鉴,但大部分的外戚,对皇帝本人是绝对依附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外戚作为皇权的延伸,在东汉朝堂之上一直是一只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

尽管有王莽前车之鉴、尽管历任外戚良莠参半,但每一任的皇帝却仍要任命新的外戚。只有仰仗于他们,皇帝才能手握权威而又不用劳心于具体政事,且同时不至于有被篡位之虞。

虽然很多人会对外戚做出批评,但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是旁观者,而旁观者总是很难体会到决策者在做决策时的各种权衡犹豫。

决策者可能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同时还得照顾自己,但作为一个旁观者,这些我们统统看不到。有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认为荒谬绝伦的决定,实在理解不了最后只好认为他太蠢。

成人世界的基本逻辑,应该是:要把任何一个与你相处的人,都看作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他可能贪得无厌、也可能鼠肚鸡肠,但他绝不可能是个笨人。如果你这么想你的对手或者竞争者,那就只能说明,你配不上做他的对手。他在试图周详地考虑问题,而你却还在怀疑他的智商,那你们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段位。


说回梁冀,桓帝即位以后因为忌惮梁冀权势,便只敢在上厕所时和亲信宦官讨论除掉梁冀的办法,而最终桓帝和他的宦官们还是成功了。

但这些宦官,却又重新开始和下一任外戚窦武的新一轮纷争。而这也是东汉王朝的两次党锢之祸,最终宦官大获全胜,窦武身死族灭。

窦家族灭之后,灵帝继位,而下一任外戚何进的出现,也就正式开始浩荡三国时代。为防止宦官势大,何进听从袁绍建议,招董卓进京。董卓进京,宦官和外戚,东汉王朝政治的两大势力,很快被全部摧折。至此,大汉王朝终于走到末路穷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