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你自己,活好你自己

今天接着學習《內心的衝突》這本書,來看衝突人格的具體表現。

第一種是屈從型,這種人格類型採用親近人的辦法來對付別人。它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親近人的那些特點,爭取他人的溫情或依附他人,自己覺得無助,別人都比自己優秀,而且他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對他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屈從型人格的矛盾主要是壓抑對抗人這一性格傾向,而對這一相反傾向的壓抑反過來增強親近人的主導地位。作者在給病人治療的過程中發現,屈從型人格表面上雖然對人非常關切,可實際上缺少興趣。他更多的是藐視、無意識地強求或利用他人,控制和支配他人,兇狠地想勝過別人,要成功地報復他人。患者越是嚴厲地壓制自己想要報復別人的衝動,反而表現得越屈從忍讓,一切交由他人做主。

我看完這一段,覺得作者的分析應該是非常透徹的!如果一個人意識不到自己內心的想法,跟着這種趨勢發展,真的是非常可怕!


第二種是攻擊型,攻擊型人格里對抗人的傾向起主要作用,它表現出的是對抗人的特點,認爲所有人都是壞的,是理所當然的事,認爲人生就是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不惜一切地好鬥。

攻擊型人格的矛盾是要壓抑親近人這一性格傾向,這些壓抑主要存在於感情生活裏。他把所有的感情都看成是多愁善感,盡力保全自己要緊,追求毫無私心的快樂只是浪費時間。同樣的,這種偏執的想法也產生了矛盾,攻擊型人格想要去親近別人,結果反而會去攻擊和傷害他。這也是他壓抑感情,以及表達感情、同情和理解的能力低下的結果。生活中,有些人就苦惱於明明是想示好,想靠近,卻往往說話尖酸刻薄,行爲誇張粗魯,把對方推遠的問題。

傷害他人,可能不是他們想的,可是卻是他潛意識下,自然而然發生的。不學習,不反思,他們可能一輩子也意識不到。就如孟子所說:“行之而不著焉[1],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孟子的意思是說,做了卻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習以爲常卻不知其所以然。終生都順着這條道走,卻不知道這是條什麼道,在人羣中這種人佔多數。


第三種是孤立型,孤立型人格里迴避人的傾向是最明顯的。他會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保持感情的距離,追求自立自強,限制自己的需要,保守個人隱私。

孤立型的問題在於對親近人和對抗人兩種傾向的搖擺和壓抑。我們在孤立型人格里看到的性格傾向比前兩種人格要更清楚,因爲在明確地表現出自我孤立的傾向之前,他往往有過屈從依附和攻擊對抗他人的經歷。有些時候他贊同善良、同情、慷慨、自我犧牲等品質;但堅持不久則又馬上推崇叢林法則,信仰弱肉強食、自私自利的生活準則。最後的結果就是他統統迴避這一切,認定自己不需要關心別人,只要跟他們保持安全距離就好。

由衷的覺得這種孤立型的可憐,他們封閉了自己,該怎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好吧,三種人格模型就講完了,總結一下我們會發現,這三種人格模型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沉溺於個人的世界裏,認爲自己的“自以爲”就是世界的全部真相,但是,實際上,他們僅僅看到了生活的一部分。

跳出來,看到事物的全面,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發現無論是屈從、攻擊還是孤立,都只是咱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個狀態而已,都是我們應對各種生活問題的方法,千萬別走進去一個衚衕,就不出來了。

世間道路千千萬,但凡是讓你感到痛苦的,一定是你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你現在長大了嗎?需要屈從他人,通過他人認可來認識自己嗎?

你現在長大了嗎?需要攻擊他人,來取得勝利、擁有力量感嗎?

你現在長大了嗎?需要孤立自己,以免受到他人否定、攻擊嗎?

你現在長大了,世界很美好,你可以去看看,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再繼續作繭自縛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