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网结构与人物分层[解读“京极堂”]

谁是“蜘蛛”?

织作碧、织作葵、织作真佐子、五百字刀自?

不对。

她们都不是。

最后的凶手,是房间有八道门,可以自由出入蜘蛛网的每一个纵向经线的人,是最不起眼,随时都在道歉和哭泣的织作茜。

把自己的身价放低,照顾每一个人,也被每个人瞧不起,这就是茜为自己涂上的色彩,有了这层伪装,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将恐怖凶杀的罪名安在她的头上。

茜足够聪明,有着婉转难明的身世,知道隐藏锋芒,哪怕曾经帮助大学教授做重要的实验,能够轻松地通过气味识别别人身上罹患的病症,也毫不表现。

最终,她通过一个个细微的线索,在每一个仿佛比自己厉害百倍的人身上安装蛛网,操控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不同的任务。

“虽然迟了一些,茜小姐,恭喜你了。你从长石比卖变身为木花佐久夜比卖了呢。”

茜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成为“神的新娘”,嫁到富豪财阀柴田家族。

但茜是次女,在织作这个母系家族里,她不具备联姻的资格;同时如果织作这个家族还存在于世,她就只能扎根在这个母系体系之内,婚姻只能以男方入赘的形式完成,她是不能出嫁的。

所以茜必须打破母系家族体系,因此她不惜一切的牺牲自己的家人,分别利用女权理论和宗教信仰来操控两个妹妹葵和碧,让她们驭动自己的使魔,炮制凶残的恶魔杀人案,最终割裂亲情,推出本来就已经有些神志不清的五百字刀自,把生母真佐子也逼到绝境,然后自刎。


好了,到这里,谜团解开,剩下的就是一堆毛线。

一个推理小说被隐藏的哪些部分都逐一展示出来,小说本身的魅惑感就消失了。

不管是凶杀案,还是男女平等的本质、家族纷争,全都是故事中的模块,在时间的作用下,一步步将读者引导到最终的结局。

《络新妇之理》上下两本正好有1000页,一个非常圆满的数字。但也非常的长,故事脉络复杂难辨,人物多,场景多,每一个转折都仿佛在说:“蜘蛛”就要出现了。

如此来看,要想知道这么一本书是如何完成的,简直毫无头绪。

但要知道,每一本小说,都是专业化产品,虽然有艺术性,但也有技术根基,正是这种近乎完美的技术操作,让故事成为小说,再变成一个使人欲罢不能,不断创造出商业价值的产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结构。

书的第一章就是京极堂中禅寺与真正的“蜘蛛”的对话,这段对话如果放在最后面,能够完全解答出茜的一系列动作,但是被放在最前面,其实就是给出了一个巨大的悬念,蜘蛛是谁,她做了什么,最后失去了什么。

悬念之后,故事展开了。

一系列凶杀案的调查部分,死掉的有这些人:

矢野妙子(千叶县信浓町)、川野弓荣(千叶县胜浦町)、山本纯子(圣伯纳德女校)、前岛八千代(日本桥附近)、雄之介、织作紫。

他们死后,调查才进入核心部分,故事的铺垫部分也刚刚完成。

从蜘蛛网的外层一圈,走到了中间的一圈,调查人员汇集在圣伯纳德女校和蜘蛛宫,调查重心也从溃眼魔、绞杀魔杀人案,转移到对“蜘蛛”的追索。

警察的角色失去效力,侦探作为中间作用,将京极堂这个祈祷师推上舞台,主要的人物一个个登场,然后死去,最后只剩下茜一个人,盘踞在蛛网中心的“蜘蛛”。

讲述的视角是按照章节来分开布置的,有以木场为视角人物的最外层调查部分,也有以美由纪为视角人物的校园部分,还有以伊佐间和益田这样的辅助型人物为视角的部分,讲述的顺序,则是按照蛛网结构进行,层层深入。

这样的结构安排,就会给人一种时间上的乱序感。

有的事件首先发生却在后面讲述,因为更加靠近核心,而一些事件相对远离核心却有吸引作用,所以提前讲述。

这种结构是独特的,所以给人新鲜感,同时它符合故事的发展脉络,所以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要根据时间来写。

接着,我们聊一聊人物。

在这个故事里有三种人:

最多的是普通人,他们因为不同的因素聚集在案件周围,起到一定的推动和辅助作用,比如前面讲述的一些和杀人魔有关的死者,益田、青木这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调查者和柴田、校长、古董家这类观察者,它们只能起到一些气氛烘托和信息收集的作用;

第二种是跟“蜘蛛”关系匪浅的人,这些人每一个都可能是“蜘蛛”,他们是织作家的女人和女孩子们以及那些使魔;

第三类是核心的解谜者,以中禅寺为首,侦探夏木津和木场就像他的两个帮手,分别在不同时空推动了调查。

分开三个部分之后,就能看清楚的发现,每一类人都有塑造标准。

普通人都是脸谱化的扁平人物,第二种人有一定的脸谱化特征,比如个个都美貌异常,气质可人,但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每个人的经历也非常清楚。

第三种人,每一个都是圆滚滚的个体:木场是个时而细腻睿智的肌肉男,会大吼大叫但是比那些细巧的家伙管用得多;夏木津相当的神经病,自恋狂,但是眼光独到,基本没有什么线索是能逃得过他的那双眼睛,而且应该是懂一点格斗术,对女人有一定吸引力;而中禅寺,那就是个高傲但善良的解谜狂人,能在棘手的环境中进行所谓的“驱魔”,形象类似于死神。

“你是一个反现代的阴阳师,是中世纪的后裔,述说远古的黑暗、创造黑暗、驱逐黑暗的人,却要在咒文里织入‘要规律、要健全、要做一个现代人’这类温吞的话语。你是不是要借此与世界妥协?那岂非重大的期满?”

人物很多,但通过分类规划,只有几个是需要细致描绘的,其他人根本不需要花那么多心思。

因此很多人物看似重要,却呈现出一种莫名的变化感,并不那么实实在在,和我们真实世界中看到的人很类似,看不透。

这就是人物分层的手法。

通过这类手段,降低作品的难度,在其他作品中也有显见,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红楼梦》里的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就是通过人物镜像化来强化人物个性,减少人物的琐碎感,突出重点,降低阅读难度。

到这里,这本书读完了。

很有意思是不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