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小說家


最近有點入坑,推理小說,停不下來了。

說實話,這不是我風格。

所以,我必須搞點正論出來,就爲了說明我做的事是對的!

這就開始。


推理小說,好處非常明顯。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一個接着一個的線索和證據,任何讀者在這樣的指引下都會覺得有點停不下來。

也就是說,讓所有人都沉迷於推理小說的原因,主要就是兩個:有吸引力的故事結構,連續情節的設計。

故事的結構指的是大的框架,其中包括每個人物給人最直觀的外在性格和大的事件發展,及情感基調和要表達的某種理念。

而情節的設計就是其中一個接着一個的小的場景、線索,人物的動作、對話等等,是真正的故事的載體。如果沒有情節,就根本談不上故事。

但事實上,那些偉大的推理作品,全都不僅僅是情節的排列組合。

把情節安排好,就能夠吸引人了,然而最終每個讀者都會有一個終極問題等在那:我爲什麼要讀這本書?

哪怕僅僅是娛樂,也是一種高於情節的東西,是在小說寫就之前就確定好的:我要讓你快樂,讓你感受到書中所有人物的快樂;我要讓你找到一中真是生活中沒有的刺激感;我要讓你笑着流淚……

這些就是情感基調。

偉大的作品,全都包含着這些東西。

除了情感基調的選擇,還有小說世界的信仰的塑造。這種信仰就是小說的發展動力。

舉幾個例子,《克萊茵壺》講的是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的關係。隨着科技的發展,到底應該如何去認識真實與虛擬?這是個問題。

《消失的13級臺階》,講的其實是仇恨和懲罰的故事。不管有多少起兇殺案,都會有兇手,兇手都會有一個動機,這些東西對每一個人來說不一樣。出於不同的動機,他們就應該受到不同的懲罰。然而對於法律來說,要考慮的不僅是懲罰壞人,還有保護好人。

在《龍紋身的女孩》裏,變態殺人狂對女性實施了殘忍可怕的凌辱。但實際上他講的是一種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平等,“憑什麼”的問題。有錢人,聚集在一個小島上的富豪們,他們的女兒,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那麼一個穿鼻環的,塗黑色口紅的所謂問題少女,就應該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嗎?

《我的名字叫紅》裏面也有一個受害者,他是個畫家,殺他的人是誰?可以說是他的一個同僚,但事實上,真正把他逼向死亡的那一步的,是藝術的發展本身。

好的推理故事,和其他的沒有兇殺案,沒有恐怖場景,沒有一環套一環的推理線索的故事是一樣的,都需要情感和信仰,就像裝進一個漂亮的袋子裏。這個袋子就是故事要表達的精神內核。罪惡與懲罰,愛和善良,虛擬與現實,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等等。

再去看其他類型的小說,比如愛情小說,倫理小說,回憶錄小說……所有類別的小說,是不是也是這樣。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雖然講了個愛情故事,但表達了一些心理學的問題:爲什麼有些人就是活不下去。

《洛麗塔》說的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法國人對未長成的少女的迷戀,一方面表達了愛情的平等觀,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不管你有多愛一個人,都不應該綁架他的一生。

《發條橙》,講的是一個人會變老的故事。

如此來看,這個漂亮的袋子是一定要有的,單純線索和證據的排列組合是沒有靈魂的,既沒辦法跟現實世界產生任何聯通,也不能讓讀者有足夠的共鳴。

所以我們說在讀推理小說的時候,不僅是在感受那種背後冒冷汗的恐懼刺激,和解謎時的快感,找到真相太讓人開心了。我們還必須要看到,在連續的故事線索之中,隱藏着一些深層的東西。

那如此我們反推回來,推理小說不是爲了讓我們找到真相,而是通過一種更加好玩,更加有感染力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作者想表達的那一種深度的高層次的理念。這些理念,恐怕在愛情小說裏很難表達的出來,溫柔甜蜜的男女互動,會讓很多有那麼一點點尖銳的概念顯得有些突兀。自傳小說裏難以有那種激動人心的衝擊力和爆發力,讀者認識中,那厚厚的殼子,是沒辦法被打開的。

那麼如此來看,推理小說還是原來你認爲的推理小說嗎?

推理小說,可不僅僅是獵奇!

寫它的人,個個都勃勃野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