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進監獄的,到底是誰?《消失的13級臺階》(下)

執行死刑給南鄉的心裏蒙上了厚厚的一層陰影,在以後的人生中,他每天晚上都會做噩夢,說夢話。

他懷疑死刑是否是錯的,他懷疑量刑的標準是不是存在某些問題。然而第2次,面對執行死刑任務的時候。他的心境發生了轉變。

七年之後,他要面對的160號死刑犯,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壞人。他殺人是爲了還債,而這些債務是別人強加於他的。

案件中,受害人家屬提出希望不要對160號執行死刑。

這讓南鄉感到非常的意外。

如果被害者家屬不能在兇手死刑這件事上得到滿足,那執行死刑的意義何在呢?他們這些執行死刑的人,受的那些精神折磨,到底是爲了什麼?

160號兇犯的沉着冷靜,讓南鄉驚訝不已。死前他向神父祈求救贖,神父說:我饒恕你的罪過。

神能夠饒恕的,人卻不能,非要剝奪她的生命不可,我們人類是多麼自私和狹隘呀!

但生命是脆弱的,壞人的存在嚴重威脅着弱勢羣體的生存,比如那些無辜遇害的孩子和老人。

南鄉內心的掙扎狀態一直都沒有平復,因此他也需要救贖。

在接下來爲樹原亮洗清罪名的調查行動中,南鄉和純一配合的相當完美,兩個人幾乎能夠把每一個微小的細節轉化成線索,再去進行深入推理和印證。

他們進行了爲期兩週的深山搜查,南鄉通過舊友檢察官中森處得到了與可疑人物的對話機會,而純一找到了受害者夫婦監護下的另一個被判過無期徒刑的重返社會的室戶英彥。

室戶英彥告訴他們,受害人的死因,可能與鉅額遺產有關。

而在舊友中森的幫助下,他們通過一個歷史研究者,找到了那消失的臺階。

在有臺階的古寺遺址中,他們找到了作爲兇器的手斧和印有受害人姓氏的印鑑。

但可能記錄着兇手姓名的存摺依然不在這裏。

那本存摺是兇手一旦被捕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爲在南鄉的推理地圖中,兇手極有可能受到過被害人的勒索。

但是。

當他們把手斧交給警方,檢驗的結果竟然是:

計算機篩出的十年前殺害宇津木夫婦的真正的兇手,是兩年前因傷害致死罪被逮捕的那個叫三上純一的青年。

十年前,被害人出事的時候純一確實就在當地,而且左臂負傷,身上有大量現金。

從這個位置,《消失的13級臺階》距離完結還有56頁。

最後的結果,全書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精彩部分,大家不想被我劇透吧!

那就讓我們暫時繞過結局,來上升到書本這個層面。

理論是筋骨,推理是血肉。

從“量刑”這個重大的社會倫理問題,落實到具體的恐怖兇殺案,《消失的13級臺階》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思考理論,也講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量刑”是一個專業領域中的概念,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看小說,我們普通人是很難接觸到的。但是量刑背後有一個人人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人命的價值。

價值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比較就不能討論價值。

沙漠中迷路口渴的人認爲一瓶水比北京的豪宅有價值,這很容易理解。但落水的無期徒刑犯人和一名未成年的無辜少女,你只能救一個,並且救助的難度也是相同的,你會怎麼選?如果這兩人,除去一個有前科一個沒有,年齡、性別、家境都是相仿的,你又怎麼辦?

這就是“量刑”。救起一個,就等同於殺掉另一個。

在考慮救誰的過程中,你就製造除了一種殘忍的刑罰。

太難選擇了,我們還是逃避,留着以後慢慢想。

我們來看看另一個維度:“故事”爲什麼能打動我們?

因爲故事中講述的是“人情”。

這本書中最打動我們的故事主角之一,是南鄉。

南鄉兩次參與死刑執行,還要去確認死刑犯是不是真死了,死刑犯咬斷的舌頭就那麼骨碌到了他的腳邊,能不害怕嘛!

這就是人情啊!

另一個主角,三上純一,因爲失手殺人蹲了兩年監獄,全家都受到牽連忍受別人的白眼,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他是個殺人犯,根本不去考慮這個少年在當時那個危急時刻正面臨着多大的侮辱。

這也是人情啊!

(不劇透,哈哈!)

所以推理故事好看就好看在這裏,一顆洋蔥,裏面包着一層又一層的人情冷暖,每一層都那麼真實。

這就是故事必須要真實的原因——不真實,你怎麼跟讀者共鳴呢!

--

兇手是誰?

我知道你們想知道,但是我只能提供一點點線索,比如……反正不是純一。

實在想知道答案的懶蛋可以在評論區問我!

最後給想寫小說的寶寶們一個彩蛋:

看到了嗎,作者寫這本20多萬字的小說,翻閱了這麼多文獻,你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