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終身學習者基本的基本》前言

相約讀書打卡第527天,我是來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讀書內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羅迪格三世、馬克·麥克丹尼爾所著的《認知天性》第七章《終身學習者基本的基本》前言

棉花糖研究的結果顯示,我們在出生時便帶着基因賦予的能力,但我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專注與自律。兩者是激勵的產物,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助記(記憶)手段有多種形式是幫助人們記住一大堆新資料,留下線索以備回憶的心理工具。

詹姆斯、尼爾森及有類似經歷的人,他們都成功的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提升了自己的認知能力。

按照神經學術語表述,人腦的可塑性很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甚至能一直延續到老年。

從某種意義上說,未開發完全的大腦就像未開發的國度。雖然北美大陸(洛杉磯古城)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個新生的國家卻沒有絲毫開發能力,國家要想強大就需要城市、大學、工廠、農田與海港,以及把這些地方連通起來的道路、火車與電報線路。

大腦也是一樣,我們帶着基因降生到世上,可以說是一塊璞玉。通過學習、開發心智模型,以及搭建能讓我們理性思考、解決問題和創造的神經通路,我們才具備了能力。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平均智商提高了,科學家還發現大腦因中風或事故受到損傷時,可以用某種方式重新分配職責,讓毗連的神經元網絡接管損傷區域的工作。使人恢復失去的能力。

像尼爾森和詹姆斯這些“記憶力運動員”之間的競爭已經演化成了一項國際運動:參賽選手訓練自己,完成高難度的記憶活動。人們在醫學、科學、音樂、國際象棋或體育領域的專業表現已證明,不僅僅像過去想的那樣,是天賦使然,同時也是通過數千小時的專注練習,逐漸提升技能的結果。研究與現代文獻證明,人類和人類大腦的能力遠超科學家在幾十年前的估測水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