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丶畫應避匠和俗

書法丶繪畫,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上,都屬"雅道″,而力避"俗氣″丶"匠氣"。俗者,氣格低。匠者,技能"俗″。均爲流風淺薄之氣,使人觀而厭之,絕無品藻回味之餘韻。

書丶畫同源而分流,雖然各有側重,但萬變不離其宗。何爲"宗″?文脈主流也。藝術創作及欣賞,是形而上的精神丶思想,氣質丶修養,言有盡而意無窮,餘意盡在不言中的"妙諦″。

國畫,技丶道雙翼。一個翅膀,飛不起來,起碼飛不高飛不遠。道爲主導,也即上述之"宗″者。一個畫家的修養,真正的重頭戲,還是內質品位的提高,"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腹有詩書氣自華″。齊白石,能脫離木匠出身,如沒有詩丶書丶畫丶印等方面的綜合修養,想成爲大畫家,當然是不可想象的。其繪畫題材雖"俗",但能入高人的法眼,那就是藝術品味已然脫俗了。所以,繪畫創作之雅俗之別,不在作者的社會地位,也不在作品的取材內容。完全在創意丶在心胸丶在眼界丶在趣味追求。

技有盡,道無窮。法無定法,全在運用。所謂"明師(非名師)出高徒″,是師徒之間氣質的相投與默契使然。古來有一句俗語,"教的曲子唱不得″,主要是講,不得其人,難傳其法。一樣的曲子,難免跑調。

是不是俗病就沒法醫了呢?也絕不是。近代書法名家沈尹默,早期書法被陳獨秀評爲"其俗在骨″,那就是無可救藥的意思。但由此後,沈先生沉潛修養,力避庸俗,終成大家。

醫俗丶避俗之法,仍在氣質修養,眼界提升,良師益友的薰染。國畫,神韻在筆墨。運筆雖在手,實爲心驅遣。格調之雅,心靈的體現。追求雅正,主要是人品之訓練。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藝術的傳承,其淵源流長,可資學習借鑑者實在豐富,成就個人的條件多多,根不可丟,根深葉茂。輕言創新,當屬淺見,難避俗惡匠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