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如何做到理直氣壯?

大才子紀曉嵐一向看不慣和珅。一次,和珅爲母親做壽,紀曉嵐空着手去了,和珅不太高興。紀曉嵐說,那就爲你母親作詩一首吧。於是吟誦了一首詩:

這個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養個兒子會做賊,偷得蟠桃供母親。

和珅聽得是怒喜交加,白白受了一頓窩囊氣,有口難辨。

不得不佩服,紀曉嵐不愧是“鐵齒銅牙”,短短四句,論證嚴密,論據有力,做到了理直氣還壯。

“理”是一篇文章的中心觀點,“氣”是證明中心觀點的論據。“理直”,也就是觀點要正確,“氣壯”是論據要充分。

在理直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氣壯”呢?

01.精準的論據

舉個例子

沒有論據的文章:

如果養成了限制性思維習慣,就會阻礙我們的成長和進步,嚴重的,還會把人誤入歧途。“限制性”信念就像是一條條鐵鏈,很多時候,原本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然而當腦海裏的這些“限制性”想法一個個湧現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無意識地自我捆綁。

擁有論據的文章:

如果養成了限制性思維習慣,就會阻礙我們的成長和進步,嚴重的,還會把人誤入歧途。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學新聞的大學生堅持認爲,自己今後只能進媒體工作,無疑將會錯過很多很好的工作機會。網絡時代,進互聯網公司也好,做自媒體也好,哪裏沒有一條生路呢?但如果被限制性信念侷限,無疑就把很多的路堵死了。

再比如,張東昇之所以謀殺岳父岳母,深層原因是因爲他相信,只要把兩位老人殺死了,妻子就不會離開自己,因爲他將會成爲她唯一的依靠。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限制性”信念,在這種錯誤思維的影響下,張東昇成爲了一個殺人犯。當然,事實並未如他所願,即便失去了父母,妻子還是離開了他。面對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張東昇原本有無數種選擇,然而他卻做出了最差的選擇,不僅殘害了無辜,更親手摧毀了自己的人生,在錯誤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限制性”信念就像是一條條鐵鏈,很多時候,原本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然而當腦海裏的這些“限制性”想法一個個湧現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無意識地自我捆綁。

讀了上述的文章,如果你是讀者,你的感受怎麼樣呢?

是不是覺得沒有論據的文章枯燥、乾癟、內容太過於淺薄了?有時讀完都不知道作者寫了什麼,他的觀點也無法說服你?

而有論據的文章,讓你對作者的觀點理解得很清楚,看了例子,你也認爲作者說得對,同時讀得時候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有趣,有時難以理解的部分,看到案例,立馬就明白了?說不定,你也能想到自己身邊相似得事情呢?

這就是爲什麼要在文中使用論據。

在文章中使用精準論據,是說第一你的表達要準確、描述性強,讓讀者清楚你表達的是什麼;第二是你選擇的論據要能證明你的觀點。

有時,我們聽別人說“你的文章乾貨太多,有些生硬”,說明你的文章缺乏有力的論據;如果別人說你的文章“有趣有料”,那說明你的文章“理直”“氣也壯”。

02.個性化的論據

比如爲了證明觀點“平衡是主觀感受,婚姻幸福的真諦是享受當下”,作者採用了個性化論據:

今年因爲帶了寫作班的緣故,加上還要撰稿,做自媒體,作爲新手媽媽的我,常常忙得不分白天黑夜,更沒有周末和節假日之分。

結果,因不滿我在工作上投入過多時間,斌哥和我爆發了很多次激烈的爭吵,他希望我能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做好平衡。

換言之,既要工作幹得好,更要家庭顧得好。這無疑是許多婚後女性孜孜以求的夢想。

可現實卻是,談何容易?儘管我也曾做過很多的嘗試,試着下放一些工作交給他人,每週空出一天時間陪伴孩子家人,但依然覺得並沒有平衡得很好,反而總覺得很多重要的事情被落下了。

作者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詳細敘述作爲論據,很容易引起那些難以平衡家庭和事業的讀者的共鳴,而且讀者讀過之後,會想到自己面臨的同樣問題,作者成功的將讀者代入文章內容,這樣讀者和作者之間產生了聯繫。

什麼是個性化的論據?就是這些論據詳細並且有很強的代入感,讀者讀完之後,很容易想到自己的經歷,能和作者產生聯繫。在表達上經常使用第一人稱“我”。

03.其他形式的論據

我們寫作經常用到的論據還有比喻論據、類比論據、引用(名人名言),軼聞故事……

不管採用何種論據,目的都是一個: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理直氣也壯。”

不僅在寫作中需要“理直氣壯”,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

比如你說“愛人不關心你”,那麼支撐這個觀點的論據是什麼?如果你沒有充分的論據,愛人就會說你胡攪蠻纏;如果你有理有據,理直氣也壯,愛人被你說服,那麼他也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注意改正的。

假如一篇優秀的文章是一位美人,那麼結構是美人的骨骼,論據是美人的血肉,語言是美人的皮膚,排版和標題是美人的衣服。

沒有肉的骨骼,即使再完美,估計也換不來別人的垂青。再正確的觀點,如果沒有充足的論據證明,估計也無法說服別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