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北陵的古松,原來還藏着這些祕密!

秦始皇陵墓的“守陵部隊”是兵馬俑,瀋陽福陵(努爾哈赤的陵墓)和昭陵(皇太極的陵墓)的“守陵部隊”是龐大的古松羣。這兩處皇陵的古松藏着許多祕密,許多人並不知道。

今天,大珊老師就以北陵爲例,爲你揭開這其中的祕密。

松樹的尊貴是從秦始皇開始的。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於一棵大樹之下,因大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爲“五大夫”爵位。受到“皇封”之後,松樹便被視爲最高等級的樹種。從唐代起直至清代,除了元代之外,皇陵之內都要栽植油松。

清昭陵(現瀋陽北陵公園) 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昭陵位於瀋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被人們俗稱爲“北陵”。北陵陵園裏有許多蒼翠古松,分佈在園內各個角落,延綿數裏。這一棵棵姿態各異挺立的古松,都不是隨便栽種,而有着不同講究。

昭陵的核心是方城。方城的正門隆恩殿的東、西兩側各矗立着四棵古松,名叫“站班松”,分別代表着“八大朝臣”,也就是滿族八旗的首領童、關、馬、索、齊、富、安、郎八位朝臣的化身。爲了表示對八大朝臣的崇敬,清朝規定隆恩門前不得再栽種別的樹木。一旦發現“站班松”出現乾枯等異樣症狀,必須立即上奏朝廷,皇帝將欽派大臣前來,按照“欽天監”選定的良辰吉日補栽。

在清代以前,很多朝代皇帝的禁衛軍都叫“羽林軍”,到了清朝,羽林軍就稱爲“內軍”了。內軍共三千六百名,又分兩部分:一部分叫內侍衛軍,共計1625名;一部分叫外侍衛軍,共有1975名。皇帝駕崩之後,那也不能讓這塊“龍寢之地”冷落荒涼啊,於是就在這象徵着皇宮的方城之內,埋葬皇帝的寶頂周圍,栽下了1625棵松樹,象徵着內侍衛軍巡守於方城。除此之外,又在方城外栽下1975棵松樹,以象徵同樣數目的外侍衛軍。

《大清會典》記載,除了象徵“八大朝臣”的八棵“站班松”之外,昭陵的古松還有“山樹”“海樹”“儀樹”之分。昭陵“寶頂”北面“隆業山”的古松,爲“山樹”;陵寢“風水紅牆”以外的古松,爲“海樹”;“風水紅牆”之內、“神道”兩旁的古松,爲“儀樹”。“儀樹”成行成趟、橫豎排列有序,又叫“趟松”。

當初栽下這些寓意各異的松樹時,本來是有區別的。那正門左右的八棵“臣松”,自然要比“內軍”那三千六百棵“衛松”要高大雄偉得多,可是,年深日久,或因蟲蛙,或遭雷擊,這些古松並不都能“長命百歲”。大清朝廷每年都要派守陵官查點清理,死樹重栽。咸豐二年,還專爲關外三陵制定了“松樹保護法”。

清朝末年,有棵“站班松”即將枯倒。盛京將軍崇實奉旨來到昭陵,先在“站班松”前燒香叩頭祈禱,隨後派工匠們在松樹下安置支撐木架,並澆水施肥。沒有想到,這棵松樹竟然奇蹟般地“死而復生”,當時奉天城一時傳爲“異事”。

清朝廷對盜竊“陵樹”者的懲罰極爲嚴厲。乾隆二十三年(1758),一名叫祁柱的男子,夥同10名同鄉,潛入北陵盜伐古松,然後賣給匠人湛柱、盛明阿。結果,祁柱等11人被昭陵八旗官兵逮住,押送到盛京刑部。盛京刑部以“盜大祀神御物律”量刑,將祁柱等11人立即斬頭,判處不問來歷而購買“陵樹”、案發後仍拒不招認的湛柱、盛明阿爲“斬監候”;判處案發地段守陵人失職罪,發配黑龍江充當苦役。

現在昭陵的古松,並不是一樣粗壯高大,這是因爲補栽的年份不同,它們之間並不都是一個“輩份”。至於棵數嘛,清政府垮臺之後,在那兵荒馬亂年月裏,“損兵折將”在所難免。

如今,北陵公園管理部門成立了古松專業養護隊伍,在北陵公園不到300人的工作人員中,有近50人專門負責照料包括古松在內的數十萬株樹木。他們爲每棵古松編號掛牌,建立詳細檔案、“戶籍”,輸入計算機管理,每一棵古松都受到精心呵護。如果皇太極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對這世事滄桑感慨一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