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1):檢視閱讀

前一陣翻出了老李當年做好書導讀活動的指南,想起多年前讀過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其中有很多地方應是參考了這本書。

我看了看當時寫的短評:「需要時得重讀。」終於在十多年後開始重讀,並結合自己的經驗梳理一下。

首先要明確閱讀的目的。大致可分爲三種:
1、想要了解某一領域或者某類資訊,主要是獲得事實類的知識。
2、自己有一個問題想要解決,期望獲得啓發或行動方向。
3、娛樂消遣。

光從效用上來說,帶着問題去閱讀是最高效的。對問題的探尋可以大大加強閱讀的主動性。這種主動性讓自己不僅僅停留在獲取資訊的地步,而是發掘書與自己的關係,進一步增進理解,對自我或世界的認識產生一些新的想法。

作者將閱讀分爲了四個層次:
1、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認字,明白句子的意思,通常在小學階段完成。
2、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即系統化略讀,在較短時間內,捕捉一本書的重點,包括主題與結構。
3、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專注地全盤閱讀,咀嚼與消化一本書。目標是理解而不僅僅是獲取資訊或消遣。
4、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系統化閱讀,通過閱讀多本書籍,找出其中的相關性,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入分析。

基礎閱讀大家都會,而很多人可能忽視了檢視閱讀。

記得袁老師在書場節目裏講一本書的時候,總要先把目錄列出來,先介紹一下書的結構。這其實就是檢視閱讀的一部分。

逛書店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被某本書的題目吸引,拿起來翻一翻,如何判斷它是否值得細讀呢?序言、目錄、索引、宣傳文案或內容簡介都可作爲參考。還可以看看開頭與結尾,或簡單翻一翻在目錄中發現的重點章節。

通過這樣幾分鐘的系統化略讀,我們便可以對書的主題和結構有大致的瞭解,也就能判斷出這本書到底對不對自己的味。

即使是確定要精讀的書,在看完目錄後也可以先用很快的速度從頭到尾讀一遍。中間遇到不懂的難點不用停下來查詢或思索,先打個標記,跳過繼續往後讀。

這樣下來對整本書的重點和論述方式就有了整體印象。再回過頭來精讀,對第一遍沒看懂的地方可能就有新的理解。而且在瞭解作者的主要觀點之後,對細節的論述也會有更好的把握。

簡而言之,兩遍閱讀都不是均勻的,而是各有側重。對於不那麼容易吸收的好書來說,讀兩遍也很有必要。

以上就是檢視閱讀的方法。

用《發現社會》這本書舉個例子。封底的簡介已經點明書的主要內容:以社會學思想大家爲主線,勾畫 19 至 20 實際西方社會學思想與實踐的發展歷程。

這本書的目錄也相對詳細,章節之下的小標題都列了出來。除了涉及到的社會學家,也可以提取很多關於社會學思想的關鍵詞。目錄看下來,發現內容還是很全面的,也可以先簡單看看感興趣的部分。

本書的前言和導言寫得很棒,作者概括了社會學的主線,即深入分析各種幻象的運作,揭開社會的真實面目。尤其強調了當下的全球化問題,簡單闡釋了自由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視角。這部分內容成功地引發了我的興趣。

之後我就直接開始精讀了。因爲這本書主要還是介紹各個思想家和流派的觀點和發展,而不是作者來論述某個觀點,章節之間邏輯上的關聯性沒有那麼強。整體閱讀難度不大,於是就不必先速讀再精讀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