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2):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是精讀一本書的主要方式,最適合論述型的書籍,可以是講理論的,也可以是偏實用的。

在檢視閱讀的基礎上,首先概括出書的主題。尤其要關注作者想問的問題或是想解決的問題。與自己的問題可以相互對照,然後在分析閱讀中找到答案。

接下來,在精讀的過程中,整理出全書的大綱,也就是按結構層級(如篇章-小節-段落)概括對應的內容。這個大綱的結構可以按目錄來也可以不按,重要的部分可以多拆分,而次要的部分則可以整合到一起。這種主次關係也是在梳理過程中明晰起來的。

有些作者會自行概括,可以好好利用。比如教材《地理學與生活》,每一章最後都會有小結,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民族誌《跨越邊界的社區》,作者也在《本書的寫法》一節中將每一章內容做了總結,由此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路,對理解全書很有幫助。

在閱讀過程中留意重要的詞語與句子,先標記。等到讀完全書再回過頭來看這些關鍵詞句,結合全書,找到作者的主旨,有些字面上的意思,有些是隱藏在文字下的言外之意。捕捉言外之意很重要,如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全書篇幅很短,但若是逐句闡釋,則可以寫出原書好幾倍的內容。判斷自己是否理解作者的意思,可以嘗試用自己的話或生活中的例子來重新表述。

到這一步,基礎材料就都準備好了。在此基礎上要做的就是找到文句的關聯,架構出這本書的論述結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上述整理出來的材料進行有機整合,理清論述背後的邏輯(因果關係)。作者進行某項論述的假設、事實與自明之理各是什麼,是否站得住腳?用的方法是歸納還是演繹?有沒有什麼漏洞或錯誤?

這是很關鍵的步驟,讀一本書是和作者對話,既不是全盤接受作者的觀點,也不是一味地駁斥。

在看懂的前提下,如若不同意作者的觀點,需要細化,看看作者究竟是在下面哪一步出了問題:
1、知識不足與知識錯誤,即作者論證的前提有缺陷。
2、論述錯誤,即邏輯上有問題。
3、論述不完整,即沒有完全解決所提出的問題,成就有限,尚需完善。

確保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之後,再看相關的輔助閱讀,如其他人寫的導讀或書評,與自己的理解相對照,獲得更多啓發。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書的相關性,後人作品往往受前人作品影響,同一個作者的書也有發展遞進的關係,閱讀通常有特定的順序,一定要注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