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學學習》:大學畢業N年後,我學會了學習

小學時的學習懵懵懂懂,中學時的學習緊張兮兮,大學時的學習渾渾噩噩。這就是像我這樣的學渣狀態吧,即便考完了研究生,依舊是感覺虛度光陰。大學時,臨近考試或寫論文時,便忙得像個沒頭的蒼蠅,平時便閒得要發黴。這樣的求學經歷,對我的意義便是,深知高學歷代表不了什麼。同樣的大學,同樣的專業,畢業生能力和見識的差距可謂是天差地別。造成這樣的差別的主要原因,便是在大學中學習的不同。

《如何在大學學習》是康奈爾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榮譽教授沃爾特·鮑克和馬里蘭大學博士羅斯·J.Q.歐文斯的著作,該著作爲我們提供了一整套大學學習的方法體系,教導我們如何由填鴨式的被動學習轉換爲積極自律的主動學習。全書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可謂是一套系統學習的大學生必備工具書。如果當年作爲大學生的我能讀到這部著作,並能吸收其精髓,恐怕我的學習和能力能早日得到提升。好在“亡羊補牢,爲時不晚”,今天的我讀完這本書,依舊受益匪淺,任何一項能力,都是需要融會貫通的,何況是陪伴終身的學習。

全書分四個部分:打好基礎、獲取信息、保留信息、解釋信息。打好基礎部分講述了在學習之前,我們自身需要具備的技能,包括專注於目標、有效利用時間和空間、學習應對壓力、擴大詞彙量,這些技能是學習前需要具備的技能,也是工作和生活需要具備的技能。這些技能的培養不靠喝心靈雞湯,也不能僅僅依靠意志力。這正是這本書比以往學習方法類書籍更進步的地方。它基於腦科學的發展,也正吻合了心理機制。當依靠意志力,強迫自己積極起來,反倒讓目標的達成越來越難。讓大腦休息和讓計劃自動運行,是執行計劃、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

獲取信息的過程就是我們學習的過程,是輸入的過程。閱讀、聽講座、鎖定信息、多渠道學習,是我們大學階段獲取信息的途徑。在這個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一定的方法和足夠的開放度,會讓我們的學習效果大大加強。

保留信息是我們獲取信息後,採取行動,加工處理並保留住有用信息的過程。這部分涉及我們如何對抗遺忘,通過做合適的筆記,並將筆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

解釋信息是將我們學到的知識以特定的形式輸出的過程,在大學階段,這些形式有時候是考試,有時候是寫論文。在這部分的最後,有一篇瓦爾特·帕克關於完成論文的文章《我的第一篇研究論文》,這篇論文是一門出色卻嚴厲的教授的課程論文。這篇文章生動具體,讓讀者體會了怎樣才能算真正的大學學習過程。


該書有400多頁,33.5萬字,讀來卻一氣呵成,毫不費力。章節設計合理,目錄有着清晰的邏輯索引功能。當讀完整部書後,感到學到了不少知識,仔細回想,又忘了一大半,通過瀏覽目錄的方式,逐漸回想起了一部分,對已經遺忘的知識點通過目錄索引找到相關內容重讀一遍。

《如何在大學學習》中頁邊問題很好地引導了讀者的閱讀,在讀之前,先讀問題,內心中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再對照作者的方法,以此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每章節末尾設置的複習題,也是該書的一大特點,這一部分,對於讀者來說,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可以強化讀者對概念的理解,但我作爲曾經被題海戰術打懵圈的人,一概跳過沒做。終於,可以如此大膽地不寫作業了。

學習,伴隨着我們終身。學習的效率如何,效果如何,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一個大問題。推薦給每位大學生和畢業生讀一讀該書,我們的學習本該就如此主動積極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