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心老师:打破三分钟热度魔咒

      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困惑,明明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就是提到读书就提不兴致。

      曾经参加了好多跟“阅读”相关的课程,但是都没能挽救我不爱读书的习惯。我总觉得我的快速成长,并不是因为广泛阅读,而是因为社会化学习和深度思考与实践。

      所以跟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纯听觉、动觉型的学习者,阅读不适合我,阅读一本书我最多就吸收10%,看看就困了。

      “洋葱阅读”“高效阅读”“影像阅读”等等我都试过,甚至有人说,“你那么喜欢画,画书画笔记多好呀,有利于记忆又能传播个人品牌”,但是尝试几天就不了了之了。

      很多人都想挽救我的“不阅读”癌,想帮我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曾经我也想一度放弃,我就觉得像我这样三分钟热血的人,就不适合读书。

      但是,一件事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对“三分钟热血”的看法,原来这个可以解决的,原来它背后是有一套策略的,我我希望把我的最新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

    2020年年底,听了一次超哥讲的课,讲关于做读书会的好处,做个人品牌,读书会是需要去做的,而想在一个领域深耕,读书会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当时我是听进去了,我是冲动性行动派,好多事情觉得好,靠谱就马上行动,不会去拖拖拉拉。所以回去后马上开始列书单,针对于“可视化教育”都哪些书是必须读的,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在这个梳理书单的过程,我就发现自己之前“不求甚解”的读书,也是需要好好治治了。

    我自己有一个特点,我但凡想深入研究的课题,我都会把他变成课程,因为要“交付”,所以它会倒逼我必须去做且做好一件事。

    读书会也不例外,如果我真的想深耕学习,那最好倒逼自己的方法就是开读书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回来我就开始搞的原因。有一群人给你付费了,你是不好意思不好好弄的,因为“交代”“口碑”比“金钱”重要。

    所以,我也是硬着头皮弄,希望第一次试水不要变成最后一次的尝试。

    最开始,我还找不到那种感觉,分享两本书,一本是侧重于“可视化工具”类,一本是侧重于“教学法”的。

    当分享完第一本书,我是完全没感觉的,觉得做读书会太难了,看书不是我的菜。

    但是做到第二本书的时候,是分享《讲法》,因为是师父的书,我对师父的东西是特别信奉的,所以我自己特别希望好好研究研究的。因为本身田师的这些课我就学过,所以每每看到一些文字的时候,大脑就不自主地关联到课堂上的内容了,所以我就会很兴奋,就像跟田师对话一样。

    在读《讲法》的时候,我是直接改了之前设定的每周读三次书,一次线上共创会,而变成一章章跟老师们分享。

    让我有这个转变的就是田师一直讲的“野蛮关联,立体成长”。

    我就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结合我所有学过的课程与过往实践经历去野蛮关联的看书和分享呢,我能不能不断地进行内在对话,不断地去折腾自己呢?

    就是因为我自己的一个转念,我在看田师的书时候,书周围写满了我各种野蛮关联的东西,同时每天分享让我特别享受的就是在分享过程中,当场现挂,野蛮关联我所有能想到的东西,一次在看书和分享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就像田师和师兄们就在身边一样,从来都没有过那种在看书中有神游的感觉过,让我每天都特别期待翻开田师的书,之后在群里各种天马行空的关联分享。

    所以,我就在想是什么让“改变”发生的呢?如果学习的目的是“促人改变”,那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如果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其实三分钟热度的问题就有解了。

    我在田师的“三驾马车”中找到答案。

    三驾马车:认知——情感——行动。改变发生是至少要走一圈这个循环,只有走一圈之后才有可能让“改变”发生。

    我用我阅读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三分钟热血可以怎么治?

  第一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局”。

  动作难度要“小”,不耗能。像我特别喜欢分享,如果用纯讲的方式,我就会感觉压力没那么大,随时都可以开麦,并且如果不逼自己非的画图才分享的话,其实难度又降半。并且这本书还是我最崇拜,想一辈子追随的田师的书,想想都特别有意义和必要好好弄,并且趁着田师没开下个模块前,赶紧把田师之前的课配合书好好复习一下,毕竟《讲法》就是一、二模块的集合,配合之前上过课程内容,可以深化理解一些东西。

  从情感上,想把一个事情持续,一定从好感觉开始,这个事情不耗能,并且做起来特别有意义,并且因为你做了别人还能特别受益,想想就特别美好,所以开局一定是从好感觉开始。

  第二步,创造惊喜和积极反馈。

  为了让行动可持续,它开始一定是足够简单的,所以我在《讲法》的分享,根本就不准备课件,也不准备到底我要讲什么,没有任何框架,全是现场开挂版,我发现没有PPT的束缚,在读书的时候本身就是各种野蛮关联,而在讲书的时候更是,我是一分享就兴奋的人,很多时候就是那种心流的状态,把很多之前的思考与实践都可以一次性快速输出,每一次行动都给我带来了绝佳体验,让我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学习其实不是完成“内在对话”和“外在协商”过程,它会让学习更深化。

    同时,因为我点燃了我自己,这个群里瞬间就燃了,大家那种超长豆腐块的分享,让我也获得了非常积极地反馈,看到老师们的分享反而让我更兴奋,我看到的是这个群里的共鸣之乐。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有积极地反馈真的是让一个行为持续做下去的最关键的一环。

  第三步,修改认知行动策略

    这次的体验让我改变了我自己的认知,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不进行野蛮关联的读书没用。读书不是为了把一堆东西塞到脑子里,而是为了让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关联,让知识产生化学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知识无用,所以我发现我升级了我对于读书本身的认知,读书有的时候不在于“快”,而在于“深”,当然也是分“书”的。

      不过我觉得用野蛮关联的方式去读一本书,一段时间读一个人的系列书,其实就可以在大脑的神经回路中不断强化这个人的思维,自己的思维中、潜意识中就会植入这个人思维模式,虽然可能在很多积累上没有办法去找齐,但是却会在思维运转模式中获得极大地加持。

      所以这一年的时间,我打算死磕田师的东西,让他的思维模式直接迁移到我的大脑中,让我自己也可以拥有大师的思维套路。我也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因为想弄明白一些东西,会翻阅更多的书,因为“好奇”,想专研地更深。

    从“情感—行动—认知”其实不断螺旋向上,就会改变一个固有习惯和认知,也会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所有的习惯不会凭空消失,只会用一个新的习惯代替一个旧习惯。

  改变三分钟热度的关键“创造开局良好体验——找到做事情愉悦意义——热爱与不爱捆绑小步行动——群体社会化学习多元对话——创造行动中惊喜时刻——获得别人积极反馈——修改原有认知错误模式——产生新的积极行动——总结个人版本套路——持续循环优化行动。”

  你有什么想养成或者持续做的事情,那就从最小的行动开始吧,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你说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