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 读懂“十四五”

读懂“十四五”

书名:《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
作者:刘世锦,国家“十四五”规格委员
出版:中信出版社,2021年1月第1版

和书的故事

很多事情都不是真的那么偶然,背后一定有着各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在推动,比如最近看的一本书《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我以为是自己无意中感兴趣恰好又看到它才看的,但细想之后发现了背后的关联。最近在寻找一些机会方向,因为这个缘由会对趋势之类文章和书感兴趣,想找到些指引,像十四五这类题材是绝对影响社会格局变化的,也必然会吸引到我。

有时候想“人是受潜意识指引的”这句话真的十分有道理,潜意识这个很多年前我也意识到了,看了不少这方面书籍体会还蛮深,总的来说要给潜意识以积极的引导或者叫灌输吧,我比较喜欢用灌输来谈。就比如说你不停的告诉自己说“我是非常优秀的人”,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朝这个方向转变,最后就真的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回归正题,这本书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第一手还没有准备看,但是没有其他关于“十四五”的书籍了,便拿下翻阅了几天读完。

书的内容

标题大概你也能估计到内容,没错,主旨是讲“十四五”,但更多的是个人侧的思考建议,不是国家最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

这书属于那种教科书类的,板板正正,内容结构搭建还有标题副标题等等都是规规矩矩的,全书共有三大篇。只要看看标题大概就推测在聊些什么,这个有很大的好吃省时间了,想不想看一目了然。每一章基本是独立的,没有上下关联性(篇幅本身是递进的),内容有些枯燥跳读会好很多。

第一篇 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挑战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改革重点
  • 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挑战和新创新
  • 区域经济如何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进展与差距
  • 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

第二篇 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

  •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新增长潜能
  • 双循环赋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
  • 如何完成金融市场化改革
  • 二次房改推动经济新一轮增长
  •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三篇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 “十四五”时期四大战略重点:创新、开放、分配、法治
  • 以全方位创新和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 十四五必须推进的土地制度改革
  • 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与政府
  • 聚力于非资源性实体部门,迈进高收入安全区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书中收获

下面这些都是我看书过程中记录下来的(一笔一笔写的),属于十四五的核心逻辑,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所谓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创新精神,指能够对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眼界、胆识和技巧。
  • 2019年 世界人均gdp为1.4万美元,美国6.51,日本4.02,中国1.03。
    二次房改的核心是未来10年1000万套安居房,在都市圈内,40-60平,让中等人口从6亿扩大到10亿。
  • 农民工进城落户,增加这个群体人数。
  • 保障中产阶级财产性收入增加,如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保险。
  • 中产这个群体占比:商业服务人员1/3,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1/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20%,事业单位人员7%,农民2%。
  • 生存消费在逐步降低,享受型和发展型在逐步提升,是未来趋势。
  • 内需为主、外需赋能,双循环畅通,是今后发展的特点,事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长期目标和战略任务。
  • 大科技信贷,中国的前沿科技创新。阿里小贷,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
  • 发展资本市场,它能很好的促进创新。天使基金、创投基金、股权基金,能很好的支持初创企业。
  • 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半径30-80公里建立都市圈。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中下游黄金水道,还有深圳大湾区。推行12年义务教育,500万以上城市户籍政策改革。
  • 城市化的本质是福利社会,转型的核心是要发展出“知识中产阶级”,他们会参与转型,并形成正反馈。
  • 亚非银行发布《全球财富转移报告》,2018年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私人财富市场,2008-2018增长了130%,全球第一。以新型城镇化为纲,促进中低收入居民增加收入,目标是扩大消费。
  • 农民土地流转是实现财务增长的最后机会了,增长的收益要保障给农民。
  • 2.7亿农民工和1亿流动城镇人口,推动自由落户居住就业。环渤海大湾区纳入国家视野,十四五的国家战略。
  • 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偿发放,有偿退出,允许外部人与资本进入才能盘活农村。宅基管理交由村集体组织,放权。
  • 聚力于非资源性实体部门,迈进高收入安全区
  •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增加民族自信。
  • 目前中国的生活方式,是被商业力量过度改造的结果。追求美好生活,要跳出传统的工业思维模式。

写在结尾

把握趋势就是把握未来,跟猪会飞一个道理。

城镇化中国本身还没走完还有空间,国家也一直在宣传,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地”“房”投资未来是没有多少机会了,剩下的都聚集在一线城市及周边。人口趋势也佐证了这块,2100年约7亿人口,再有几年老年化率约35%,而总人口也会呈现负增长。

人类文明是在城市发展中诞生的,未来发展的机会也只会在城市,并且是大城市,包括创新。乡村是附属城市进行建设的,资源型乡村是少数可以独立的。

乡进城还未结束,城反乡趋势也未到,土地流转是趋势也是无奈。曾经还听到过一个很不同的声音,“大农场式的乡村并不适合中国乡村的未来”,这个声音一出现就吸引到我了,对错不好说,但不可忽视。

往期荐读

推荐专辑:阅尽书卷·读书,或点击头像关注公众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