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讀第32章

《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樸是尚未做成器具的原木。

常、無名、樸,三者都是對道的描摹。樸尚未成器,所以無名。有名者必然遷變,無名所以常在。道以其無名,所以常在(不變)。

雖小,天下莫能臣

小,不是尺寸大小的小。第14章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體精微,故曰小。還有一層意思是,道隱於萬物,世人眼拙,見物不見道,視而不見,故曰小。

道無心無名,不可規範,當然無從役使,故天下莫能臣。

王弼說: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樸之物,憤然不偏,近於無有,故曰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侯王若能抱朴守道,萬物自然歸服。第30、31章老子否定了“用兵”作爲一統天下的手段,這一章從正面給出了“抱朴守道”纔是解決方案。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無爲,陰陽相合,甘露從而降之,萬物得其滋潤。

人法天地,老子從天地之無爲,推論到人間之無爲。侯王無爲而治,則民如草木之沐浴甘露,自可蓬勃生長,而且雨露均沾,每個人都能如其所是地生長,不需要政令來節制均平。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制“是裁割,製作的意思。金文的形象就拿把刀修剪樹木,碎屑屑都描摹出來了。

木頭做成器具就是“制”的過程。樸本無名,製成器具,就各有各的名字了。道本無名,道生萬物是“有名”的過程。老子用“制”來描摹道的展開。呼應首章,“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然而“名相”一經產生就有了自己的生命,遵循自己的演化規律。我們可以想象,首先出現的是指稱具體事物的名詞,比如日月山川;同時會出現一些表達人類行爲的動詞,比如行動坐臥;接着會出現一些形容詞,比如高矮胖瘦;最後,有些抽象的東西就出現了,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老子告訴我們,對於名相自身的無節制的蔓延傾向,要抱有一種“知止”的態度,否則,就會因爲出現”戴口罩=不自由“的荒誕推演。

什麼叫“知止”,知止就是“抱朴”,回到“名相”產生之前,即無名的那個“道”,守住那個道就是知止。

一切創生,都是”始制有名“的過程。比如你要開公司,公司就是名,爲什麼要開這個公司就是無名。開一間奶茶店是爲了服務大衆的飲食需求和身體健康,偷工減料甚至於假冒僞劣就偏離了初心,偏離了初心奶茶店就危險了,守住初心老天爺一定會賞你口飯喫,這就是”知止可以不殆“

在職場裏打拼也是如此,你的部門爲什麼存在?你的崗位爲什麼存在?追問”名亦既有“之前的那個無名(初心),連接到組織所以成立的初心,守住這個初心,組織纔會長青,個人的職場安全才有保障。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老子用譬喻來收尾,道對應江海,天下(萬物)對應川穀,按理說正確的行文順序應當是,譬道之在天下,猶江海之於川穀。但是爲了押韻,就把”川穀“和”江海“顛倒了一下。有、止、殆、海是韻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