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沁做餅康德分,會不會是最理想的模式?

今天,重新再聽一遍陳剛老師的人文通識。

開篇就用電車實驗這個經典的測試題來說明邊沁和康德理論的不同。


作爲經常被用來對照的功利的邊沁和遵從內心道德律令的康德,人們往往會覺得他們是對立的。

在電車實驗裏,選擇了殺一人救五人的,便是邊沁主義者。而選擇什麼都不做,讓那個5個人受到命運的碾壓,而不去通過自己的手傷害那一個無辜的人的的就是康德主義者。

不要覺得這是個無聊的專家們瞎折騰的實驗,其實這個實驗,對整個世界的意義巨大。

陳剛老師又說了一個故事,那個英國南北中位的亞米鎮居民,用生命阻擊黑死病不再向北部擴散的故事,體現了邊沁的功利主義和康德的道德律令的統一。

其實邊沁的功利主義,這個功利兩個字在漢語裏面是略帶貶義的,但是其實在英語當中是一箇中立的功效的意思,它對英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而邊沁也無疑是一位了不起的學者。

而康德是一個偉大的燈塔式的人物,聯合國這種奇特的存在,就是他的世界聯邦的思想的產物。他的一篇著作:論世界的永久和平,也可以說爲結束各個國家隔閡,紛爭,在不斷的戰爭之外,提出了一個可能性。

最後陳剛老師用一種悲天憫人的語氣說出了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這個世界能夠體現,也許是孫中山先生希望的世界大同,人們都能有自己道德律令,那麼這個世界將達到最大的功效,那就是康德和邊沁的統一了。

還講了一個分餅的故事,一個人切餅,但切的人後選,那麼,這樣分的結果是最公平和雙方能接受的。

不禁在心裏想出一個比較好笑的主意,希望這個世界做餅的人是邊沁,把功效做到最大,而分餅的人是康德,他會用最公允的態度做到最公平,不過這個假想世界太過美好了,不象能存在的樣子呀。

我們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原則之一: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麼說在社會初期,還是選擇邊沁的功效爲先,公平是在功效有暇之餘的兼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