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交流助成長

    網上交流助成長

    (2021年2月5日分享第502篇)

    滑縣小規模學校聯盟小田小學杜冠鵬

    “立春”之際,陽光和煦。21世紀研究院村小支持計劃項目攜手西北師大高小強教授,和5所種子學校的全體教師進行網上交流,助力鄉村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活動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學校存在的困難由高小強教授有針對性的解答;第二部分是每個學校半天的時間,由高教授單獨和每一個學校的老師解惑答疑。我們學校在2月3日(立春)下午和高教授單獨交流學習。經過一下午的交流,我感受很深,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更加堅定了信心。

    一、感動教師的捨己爲人。老師整天忙於工作——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教研教改、各種行政事務等等,整得老師好像比“總理”都忙。實際上老師也確實很忙,總之所有的忙都是爲了別人家的孩子。特別是鄉村老師爲了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把自己家的孩子放在某種危險之中,例如老師上課把孩子放在教室門外,或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裏。即使是週末,一週的疲憊和煩惱都會發泄到自己的家裏或自家孩子身上。有一個不掙的事實就是老師家的孩子成績一般都不太好,原因是父母沒時間管自家的孩子。

    二、關注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針對課堂上或家裏,孩子會表現出不良的行爲,老師和家長就會簡單認爲孩子不聽話,隨便給孩子貼標籤,其實這是錯誤的。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爲,目的是想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解決的辦法是: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行爲 ,忽視他的小錯誤 ,假裝看不到 ,同時關注他的優點進行表揚,讓他意識到 :我搗亂老師並不關注 ,老師只關注我的優點 ,進而讓孩子感覺到表現好纔會得到老師的關注 。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長善”,多關注孩子的優點, 進行不斷的強化 ,讓孩子朝着更優秀的方向去發展 。所以我們不要只看孩子行爲的表面 ,要多關注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 ,這纔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是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注意的問題 。

    三、輸入還要輸出。我們平時只注重孩子閱讀,只管輸入,只管灌輸,而忽略了輸出。高教授強調 :要讓孩子帶有表演性質的去讀 ,讓孩子帶着表現性質去讀 ,孩子變成學習型的 ,大腦的可塑性很強 。說話是孩子想象力的開始 ,讓孩子儘可能多的去說 ,去講故事 ,讓孩子及時反饋 ,讓孩子有儀式感,多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和平臺 。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表演課本劇,多舉辦講故事比賽 ,讓孩子不僅要輸入還要輸出 。不僅要鼓勵孩子多讀書 ,還要鼓勵孩子寫讀書筆記和心得 ,在重視輸入的同時 ,更要注重輸出環節 ,輸出的同時 ,激發孩子的思維 ,只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孩子感覺到學習是快樂的 ,是幸福的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