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召華,公益路上永不停歇的腳步

“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力所能及地幫助有困難的人。”

這是十年前龐召華寫在日記本上的一句誓言,也是她唯一的、一直踐行的誓言。

龐召華是山東省日照市扶貧志願者協會的骨幹成員,自2011年參與公益以來,她帶領協會志願者積極參與我市的文明創建、脫貧攻堅、助殘濟困、關愛留守兒童等志願服務活動,爲弘揚志願服務精神、促進城市文明作出了貢獻。


十年來,龐召華積極參與“愛心流動書屋”文化扶貧項目打造,每年自掏腰包爲孩子們購買圖書;2014年爲了讓日照市東港區南湖鎮王家官莊小學10歲的王榮安心讀書,龐召華連續一個月去照顧王榮高位截癱的母親,端水、餵飯,無微不至,爲此她甚至錯過了見最愛她的外公最後一面。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龐召華總會暗暗嘆氣,感到無比的遺憾。

那是2014年10月23日下午,和往常一樣龐召華還在爲王榮家的事忙碌着。早晨她去市場給王榮買了秋褲和一些日常用品,上午一直在照顧賀晶明,中午給母子倆做了午飯,下午又趕到了日照市第三人民醫院看望王榮的父親王遠倉,得知他恢復不錯,下週一就可以出院,全家團聚。隨後,龐女士再次折回到王榮家中將王遠倉的情況告訴給賀晶明,並且安慰她不要擔心,王遠倉很快就能回家。

下午4時50分許,還在王榮家忙碌的龐召華接到了母親的來電。“母親哭着說我的姥爺快不行了,因爲老家非常遠,路也不好走,母親打不到出租車,讓我趕快去接她。”

隨後她開車從南湖鎮王榮的家裏趕回日照市區,然後接了母親往姥爺家趕。335省道南湖鎮路段因修路封路,她和母親又折回日照改走高速,晚上6時30分趕到了姥爺家時,姥爺已經在半個小時前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在路上母親都急哭了,我知道她心裏想見姥爺最後一面,但母親最終沒能見到老人的最後一面,母親的內疚、遺憾全都化作了淚水,看着嚎啕大哭的母親,我心裏特別難過,我知道這都是因爲我,如果我當時在日照,在母親身邊,帶着她說走就走,就會讓他們父女倆見上一面,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沒有遺憾。”說到這裏,龐召華流下了眼淚。


做志願服務這麼多年,是什麼信念支撐着她一直堅持做下去呢?是老人顫巍巍的身影?是孩子信賴的眼神?還是公益路上夥伴們相互鼓勵的溫暖?

龐召華說,公益路上,她付出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尤其是2013年陪後村鎮的周飛奔赴北京圓夢的事,對她來說。記憶最深,衝擊最大,受益最多。

周飛身殘志堅的精神,對圖書和寫作的熱愛,以及對身邊人充滿感恩的回饋,都讓她感動和崇拜,2012年5月,龐召華所在的日照愛心志願者聯合會決定幫助周飛奔赴北京,與他的文學指導老師和30位殘疾朋友相聚,圓了周飛多年的夢想。2013年3月,周飛根據自身的經歷創作出版的《輪椅上的飛翔》新書發佈會在北京舉辦,龐召華和志願者們再一次陪同前往,這次的經歷讓她終生難忘。

他們傍晚出發,車子急駛在高速路上,一路上,志願者們的心情和周飛一樣無比激動,這次發佈會,對周飛來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於龐召華和志願者們來說,見證這一殊勝的時刻,也是非常榮耀額事情,畢竟一路走來,周飛的堅持和不易大家都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然而,沒有任何徵兆,車子突然熄火了,當時不在服務區,深夜的高速路上也找不到修車的地方。看着周飛焦急的眼神,擔心天亮趕不到北京耽誤了新書發佈會,龐召華號召志願者們下車推車。春寒料峭的夜晚,志願者們頂着寒風,推着車子走了50米,沒有反應,100米,還是沒有反應,怕周飛着急,龐召華一邊陪他說話,一邊暗暗祈禱,別再讓這個命運多舛的人承受太多的傷痛了,讓他的夢想成真,讓他的一切順利吧!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志願者們滿身是汗的推開車子,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那一刻,龐召華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善意的感召。那一刻,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在對的路上不斷的堅持,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果實。


龐召華在日常走訪時發現很多孤寡老人無自理能力,且無子女照顧,對他們來說,單純的錢和物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志願者協會的兄弟姐妹們便萌生了做“愛心食堂”的想法。這樣可以讓無勞動能力的人得到真正的幫扶,解決他們最根本的喫飯問題。

2016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日照市扶貧志願者協會”暨“擺渡愛心食堂”揭牌儀式在莒縣龍山鎮北上澗村舉行。而這,也是山東省首個以“精準扶貧”爲宗旨,致力於開展扶貧濟困,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等志願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食堂來辦以來,從一家到兩家,直到現在的十五家,每一處食堂的開辦,從建址到裝修,從置辦設備到購買菜品,從走訪老人到招聘食堂做飯的大姐,點點滴滴都凝聚了龐召華和志願者們的汗水和付出,食堂運轉正常以後,龐召華每天除了自己的工作,閒暇時間就是去每個食堂轉轉,監督菜品質量,詢問老人用餐情況,並每週去幾趟大市場親自採辦食堂素材。

這份用心和付出,用龐召華的話說,源於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責任。

如果說對老人的體貼,是源於一個擺渡兒女的敬老情懷,對於貧困女童的關注,更是源於一個母親的愛心和責任。

走訪過程中,龐召華髮現許多貧困山區的女童普遍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養和行爲薰陶,她們沒有衛生意識,行爲邋遢,相應的學習退步,自卑心強。

看着這些可愛的女童,龐召華心裏特別難過,同是農村孩子出身的她這麼非常心疼這些孩子們,她知道她們也渴望公主般的生活,她們也有自己美麗的夢幻夢想,她們也渴望高自尊的生活,但長期形成的家庭薰陶和思想灌輸讓她們失去了追夢的動力,她們如同失憶的天使,看着美好的未來卻沒有勇氣鼓動自己的翅膀。

爲了這些農村的女童也能擁有美好的生活,也能生活在健康幸福的家庭中,龐召華和她的團隊打造了《成長女童青春期關愛項目》,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團隊的力量,走訪48家山村女童家庭,對她們和她們的家庭做了認真分析,打造了與他們相符的幫扶計劃,從改變女童的行爲習慣和時間管理開始,讓她們認識到一個良好的習慣和一個美好的未來所存在的因果關係,讓她們愛上了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適應了井然有序的生活習慣。孩子們的媽媽或奶奶都開心的說:真是奇了怪了,你們說的她都聽,而且越來越懂事聽話了。

龐召華知道,改變一個人,尤其是改變一個家庭的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非常樂觀的說:我就去做,每天不停的做,把當下的每一分鐘做好,這就可以了。

說起自己的家人,龐召華充滿了感激,多虧了家人的支持她纔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志願服務。

“家裏人都說,去做你想做的事吧!你做的都是好事,都是正確的事,我們相信你,也支持你”談起家人,龐召華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尤其是孩子,閒暇時間也經常跟着她參加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參與活動,女兒的成長和懂事讓她感動。有一次,女兒的襪子破了,龐召華就順手把破了的襪子扔進了垃圾桶裏,第二天早晨起牀,發現襪子被女兒撿了起來。洗的乾乾淨淨晾在了陽臺上。龐召華問她爲什麼這麼做?女兒說:“媽媽,那麼多貧困家庭的孩子沒有襪子穿,我怎麼能夠嫌棄自己襪子破了呢?補一補還是能穿的。”女兒懂事的話語讓龐召華眼睛溼潤了,也更堅定了她公益路上走下去的腳步。

做公益10年了,大大小小的好事做的真不少,而關於公益的表彰,龐召華卻少之又少。志願者協會給她榮譽她“逃”了,市裏推選優秀志願者,她把機會讓給別人,她說:“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不值得一提。”10年,龐召華把自己的真情和愛心全部奉獻給了公益事業,她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詮釋着“奉獻友愛進步互助”的志願服務精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