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推动型父母和顾问型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身为父母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曾几何时我们也是那个嫌弃父母唠叨的孩子,可如今我们也成为了那个唠叨孩子的父母。在我们的眼里,孩子是如此的幼小,我们企图让孩子在不必面对他自己无法预见的那些痛苦后果的前提下,还能取得人生的成功。可也正是这份妄念,将孩子的内驱力扼杀于萌芽。

那么,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需求?



001 推动型父母

      十对父母里,基本九对都是推动型父母。在他们眼里,十几岁的孩子难不成还想要自己做主?操之过急了吧!我们总觉得父母可以看清全局,但孩子不能。只有严厉地管教孩子,使劲逼孩子一把,就能让孩子冲上更高的层次。父母不自觉的念叨、叮咛和嘱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成功,更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但是,这些挥之不去的念叨不仅让孩子厌烦,更为可怕的是,会令孩子们无法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如下信息:“这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你自己的生活,而你自己现在的付出,决定了你自己的将来。”

      父母肯定是要给孩子提供帮助的,但更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可以强人所难,真正逼孩子做什么”。越是试图控制你的孩子,你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让孩子不得不习惯于不断被外部力量驱动——因为他自己的内驱力要么压根没有发展的机会,要么早已经被外部的压力抑制了。

002 顾问型父母

      我们作为父母,有一种本能,那就是保护和领导我们的孩子,但这种本能常常伴有一种自以为是:我们自认为了解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是什么。许多父母希望凡事都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并尽可能地保护自家孩子免受苦痛,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重构。说句大实话:如果你想给孩子更多的控制感,你就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的控制欲。你的职责可不是要包办你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帮他们学会怎么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重构意味着,尽管我们应该为自家孩子提供引导、支持、教育、帮助和约束,但我们以及孩子本人更要一直心中有数——孩子的生活,那是人家自己的。

      正如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写过:“借由你,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