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若育兒是種田,誰纔是種田人

這周繼續閱讀王慧玲的《基層女性》,這周在書中讀到一點觀點,非常有趣啓發。

作者在文中說到:假設每個人生下來都擁有一塊田,我們的父母、老師花了幾十年教會我們怎麼種田,比如“今天是芒種,可以下秧了”“今天要打農藥了,藥水的配比是……”但是,沒有人跟我們說,每塊地的土壤是不一樣的,適合種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你在成年後,在建立自己的認知開始,你需要學會研究自己是什麼性質的土壤,適合種什麼,你要知道自己喜歡種什麼,而不是別人希望你種什麼。

作者觀點給了我幾點啓發:

001 父母不是種田人

我原來的觀念裏,我是種田人,孩子是田。我在田裏面種什麼,怎麼種,我就期待着能結出我想要的果。但現實是,我再怎麼努力,能結什麼果並不是我說得算的,這令我很沮喪。

但從作者的這個角度出發,我想通了。原來我一直搞錯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田,而我的孩子於我就像蒲公英,種子有一天會脫離媽媽,乘着風去尋找屬於它自己的田。而我只是在它還沒脫離我之前,教會它生存的技能。

並且,我所傳授的技能也僅僅是屬於我這片土地上總結出來的經驗,若孩子有幸能落和我一樣的土地上,那麼我所傳授的經驗能爲TA所用,但如果TA找到的那片土地與我的不一樣,那麼TA只能通過其他的途徑(如學校、書籍、朋友、智者、貴人……)去學習新的方法,去開拓屬於TA自己的田地,結出屬於TA自己的果實。

002 我是誰

若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田地時,那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就好比柳樹在春天抽出了美麗的枝條,可是棗樹卻光禿禿的;又過些日子,柳樹已披上的綠裝,而小棗樹才長出小小的葉子;到了秋天,柳樹依然是柳樹,這時棗樹結出了又大又紅的棗子。

所以不用因爲別人的美麗而嫉妒,也不用因爲別人的碩果累累而慌張,我們要認清的是我們究竟是誰,是柳樹還是棗樹?

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位置。畢竟柳樹不可能活成棗樹,而棗樹也不可能活成柳樹。不用活成別人的樣子,因爲你有屬於你自己的光芒。


最後,回到書中,作者希望所有的年輕人,把研究自己是什麼土壤、尋找自己喜歡種 什麼當作一生的課題,在這個過程中,去獲取大量的知識和生存技能。

只有堅定、平靜、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想什麼生活,不會因爲恐慌的驅使而做出錯誤的選擇,那麼你離幸福也就更進一步了。

與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