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警惕罪惡感的侵蝕 我的思考是:

這周《幸福之路》講到了罪惡感。我解讀罪惡感是一種人們對自己的懲戒,是社會羣體爲了規範人羣而實施的一種精神桎梏。

本書作者指出全盤接受羣體道德卻又違背道德的人一旦失去歸屬,便會極爲痛苦,對這種災難的恐懼和大難臨頭的痛苦,很容易使他因爲自己的行爲產生罪惡感。

社會層面的道德違背所帶來的罪惡感顯而易見,並不需要我過多的贅述。我想討論的是那種隱藏在看上去理所當然的行爲背後,所帶來的人們無意識下的罪惡感,這纔是真正影響生活不幸福的潛在的重要心理之一。

那麼,哪些是隱性的罪惡感?
1、成績不好就是一個笨孩子;
2、搞事業的女生是沒有責任心的媽媽;
3、對父母百依百順纔是真正的孝順;
4、沒把家庭照顧好就不是一個好妻子。等等

這些看上去合理的信念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生活,我們不自覺地以此爲標準來要求自己,而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內心就開始自我譴責,於是產生罪惡感。但細細審視這些信念,它真的合理嗎?認真想想,一個世俗的道德標準裏包含了多少匪夷所思的愚昧和荒謬。

要正常地參與正常的社會生活,人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反抗這種病態的信念。審視它,拒絕它,不要讓自己總是搖擺不定於理性與童年迷思中。

父母也是凡人,他們的話不全都是正確的,他們所傳授的信念有着其時代特點,但人生是不斷前行的進程,很多信念與標準已然不適合當前的時代發展,需要我們檢視它們的存在,判斷它們是否值得你尊崇,反問自己接受的這些信念是否讓生活變得更好。

作者提出罪惡感絕非美好生活的發端,實際上剛好相反。罪惡感中存在某種輕賤、缺乏自尊的東西,而缺乏自尊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好處。它會讓人不快、讓人自卑。傳統道德觀向來過於以自我爲中心,而罪惡感就是這種非理性的自我聚集的一部分。而理性是對其有效的治癒方法。

我的思考是:

當我面對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所產生的憤怒不全然是孩子的成績,而是我主觀地認爲自己沒有教導好孩子,我害怕的是別人指責我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我有罪!

而孩子在面對成績不理想時母親的憤怒,他所產生的是我是個笨孩子,我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我辜負了母親的期望。我有罪!

讓我們都從罪惡感中走出來,把關注點從自我譴責和否定上,轉移到如何改變當然所面臨的問題上,重新調整學習的狀態和方案。


最後,回到書中作者說到:“人生最無聊的莫過於作繭自縛,而最愉快的則莫過於把關注和努力都投向外部。與其把精力浪費在處理內心的衝突,不如訓練自己學習用理性的態度覺察、審視、放下桎梏自己的枷鎖,並憑藉自己的力量來實現外部目標,這纔是真正讓人滿足的幸福的力量。”

與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