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生命,讀懂自己


讀匈牙利人久·莫爾多瓦寫的小說《會說話的豬》:農場裏有一羣種豬,它們生存的目的就是傳種。有一天,它們聚在一起發牢騷,因爲它們每天總是對着一個叫做母豬架子的人造母豬傳種,架子雖然有幾分像母豬,但因爲使用久了,早就被磨得光禿禿了。那羣種豬天天挺着大肚子往母豬架子上跳,感覺有如一坨凍肉攤上了案板,太單調枯燥了,缺少生活的氣氛,心想哪怕在架子背上粘幾撮母豬毛也好啊!種豬開始覺得生活痛苦不堪,單調乏味了。

如何解讀種豬的牢騷?如果它僅僅只是一隻豬,母豬架上是否有毛,跟它工作中是否快樂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動物的交媾行爲,原就是單純的受生理本能驅動,如果種豬也存在快感的話,那麼動物本能是無需區別對象的,發泄出去就完成了一次快樂的任務。只有人類纔會把感情、利益、美感等人文因素附加到性行爲裏,以此超越生存的環境、尋找食物、住所和伴侶的原始需求。種豬那些牢騷話,就如人類杞人憂天那樣庸人自擾、無事生非而已。

從生理學角度說,單純的性行爲人沒有動物快樂,可一但動物有了如人類那樣在僅生理性行爲附加的許多審美需求,它也就覺悟到了生命在肉體與精神上本質的痛苦或快樂。如何去苦得樂,就需要豬用一生去思考、去修行,反而讓豬的日常生活遭受痛苦的折磨,對豬來講可能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我想,豬知道後不一定會樂意的。

人類的祖先是猴子,自然帶有動物的本性,這是不證自明的。據佛經記載,佛陀也坦誠承認自己內心曾經有過惡,只是他用意志力把惡壓制起來,不讓它發作並左右自己的行爲罷了。從這點說,能否壓制內心的惡,就是凡與聖心理素質最本質的區別,但在區別的背後,就是長長的人生修行路,必定要用各種約束去克服人性本身原始衝動帶來的種種煎熬。之間的痛苦,非親證難以體會,而一旦親證了,人也因此超越動物,獲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愉悅,人生的意義也正在此。

人類有兩大欲望,食慾與性慾。食慾屬物質方面的,性慾更多帶有精神性的。小說借種豬諷刺社會,但我更願把它解讀爲哲學上的思考,假如你人生過程時常感到痛苦,更多時候是人性的覺醒、思想上的反思、活力的張揚,它是人有別與動物的必然本質。快樂是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與驗證,但也是我們對不確定性的逃避,兩者都創造出讓我們逃避于思考的機會。不要輕易去否定或迴避生活中那些看似痛苦實則生命質量的或悲或喜的人生際遇,就如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弄懂自己的過程就是探索生命活力的過程!

注:寫於心情低落時,調侃自己,無特指,勿對號入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