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抱团”的那些事

在开始写作短篇小说、散文、游记和时事评论之前,“抱团”这个词一直都和从小就被身边的很多人评价为“不合群”的我几乎没什么关系。

我的朋友很少。真心朋友更少。从小到大,能够和我说真心话的朋友,基本用两只手就能数出来。

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很多“大多数人”或者“大多数同龄人”都喜欢的东西,我基本都不喜欢。

很多人喜欢看电视剧,甚至喜欢看网络剧、肥皂剧,我不喜欢;

很多人喜欢看网络直播、网络视频,我不喜欢;

很多人喜欢玩某些特别火的游戏,我也不喜欢;

很多人喜欢追某些流量明星、喜欢听某些网络红歌,我更加不喜欢。

举不胜举。

我实在没办法喜欢那些东西。

而且,我喜欢的很多东西,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大多数人基本都不感兴趣。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都不愿意委屈自己,不愿意强行去融入某些不适合、不属于自己的圈子或者团体,不愿意去和那些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抱团”。

哪怕很多人都说我“不合群”,我也从不肯向这种偏见屈服。稍微长大一点之后,我才找到最适合反驳那些人的话:不是我不合群,是我合的群里没有你。


但是,在我长期对自己的作品所收获的阅读量感到不满之后,几位比较有名气的作者开始为我推荐一条“抱团”的路。那就是,加入他们所组建的交流团体,并为这个团体之内的每一位成员所发布的作品点赞、作出评论。

当时的我,完全想不到其他有效的推广作品的途径。而且,这个方法是一项合理合法且能够在一定范围之内推广自己的作品的方法。

于是,我决定尝试加入不同的交流团体,开始尽可能多地阅读不同作者的作品。对很多无名作者而言,这似乎是为数不多行之有效的互相交流方法。

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开阔。

不同类型的作品,能够带给我不同的收获。写游记的作者,让我知晓更多还没有亲眼见到过的美景;写读书笔记和感悟的作者,让我有机会去思考和对比不同的思想;写情感答疑文章的作者,能够教我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

如果没有主动加入这些交流团体的话,我自己大概率是不会寻找到、甚至很难主动去寻找这些作者以及他们的作品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抱团”带给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它的坏处同样也很明显。

几乎所有的交流团体里的作者的水平,以及他们的作品的质量,全都良莠不齐。

我曾经在一个交流团体里面见到过发布的每篇文章只有几十个字和几张图片、甚至没有文字的作者,还见到过整天只会唠唠叨叨一些毫无意义的车轱辘话的作者,更见过很多篇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却言之无物的文章。

当然,那个交流团体很快便因大多数人不再有心情和毅力坚持发布有一定质量的作品而解散。

包括我在内,很多作者应该都能认识到,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毫无营养的东西上面,不但会影响自己的状态,甚至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

因此,对大多数普通作者而言,“抱团”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它,是能够获得提升,还是遭受损失,很可能是因人而异的。


不过,很多人真正反感的,是那些已经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地位之间的人的“抱团”现象。

在文学界这个硕大而又层次分明的金字塔里,位于顶层的那些人之间的互相“抱团”是一种障碍,更是一种歪风。

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地位之间的人的互相吹捧、互相扶持,几乎是在任何行业里都难以彻底避免的现象。

但是,在文学行业这个大多数普通从业者原本就过得相对不那么好的行业里,这种互相吹捧和扶持的恶果会变得更加明显,也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会招来更多的指责和辱骂,并让大量普通从业者感到寒心。

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亲属们而言,他们不需要拥有多少真正的才能,甚至不需要拥有令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品位,便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的机会。

他们只要会敲回车键,就能够当上诗人;他们只要研究自家的长辈,就能够成为学者;他们只要给自己认识的人打电话,就能够出版自己的作品。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最应该说给他们听,更应该说给他们的长辈听。

即便他们从来不会去听。


普通作者能够做的事,貌似很有限。

但是,每个人都至少能够做一件事。那就是,做自己。


2021.2.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