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障礙之一--妄下結論

《溝通聖經》這本書中,對於妄下結論的定義是:我們往往只看到自己預期會看到的,只聽到自己預期會聽到的,而非完整接收實際存在的整體,其結果常常就是“捕風捉影”,妄下結論。

我們總是莫名其妙的生氣了,或者是不開心了,或者是腦子裏面胡思亂想。可是這件事情真的有價值嗎?拿今天發生在我身上來分析一下

春節回家第一天晚上,9點半,我和我老公上樓休息,一上樓就打開了空調
-我媽(上樓看到我們開空調):別人家都不開空調,開空調也就你們了
-我(肯定是又覺得我們浪費了):你肯定是覺得我們浪費,你要覺得我們浪費你就直說,我就喊老公,你趕緊把空調關掉。
-我老公蒙圈中(由於我們說的都是家鄉話,一臉蒙圈)
-我媽嘀咕,養兒女有什麼意思,什麼話都不能說。我花了多少錢把你們養大,養大了還要拿錢給你們買房子,唸了這麼多書,白唸了......一個人嘀咕了很久,而且嘀咕的儘量讓我都聽到!

就像在上面例子中,有2個妄下的結論,
01、而我媽媽在我眼裏,就是一個捨不得花錢,不願意讓我們在天氣不是很冷的情況下開空調的人
02、在我媽眼裏我就是一個小氣的什麼的都不能說的人

這2個結論任何一個不出現,都不會出現這個不愉快的小插曲(很快我解釋了,這個矛盾也就過去了)。我要是沒有01這個結論,我也不會想着立刻馬上關掉空調(我還是擔心我媽媽因爲我們開空調的事情心理不舒服,所以我選擇立刻關掉空調,不惹她不高興),我媽要是沒有02的結論,也就不會認爲我關掉空調是因爲我不好說話,就不會出現後面說的一系列的傷人的話了。

除了在家庭生活中的小矛盾,在工作中,我們也非常容易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判斷,來對我們的行動做出指導。比如,對方這樣說,是不是對我做的某一件事情感到非常不滿啊,內向或者自卑的人可能會自責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對,而自信的人可能這個時候就會當面質問對方,我這件事情做錯什麼讓你這麼不滿意,而事實上可能對方並不存在這樣的想法,這既是妄下結論帶來的矛盾。

爲什麼我們經常會妄下結論

結論可以幫助我們指導生活,還以前面的例子爲例,因爲我很清楚,我媽媽是個節儉的人,通常情況下,我順着她節儉的做法,她會高興,所以,我們就會覺得什麼時候,我們這樣做都不會有問題。

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

傾聽,及時解釋

人際交往過程中,矛盾不可避免,我們及時的發現對方對於問題的看法,及時反饋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可以避免帶來進一步的傷害。

少一些主觀臆測

不是所有情況,都會有後續,那就少一些主管臆測,尤其不要揣測他人是惡意的,這種情況下,不僅毫無益處,而且還會讓你自己受到傷害。及時阻斷自己的這種思維,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這樣想有什麼用”,“跟我有什麼關係”,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可以立刻停下,去做別的事情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