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迎新年  祭竈祈福神

現在的過年形式大於內容,因爲生活好了。今年的情形帶動着心情,昨天立春今天小年,不能不向傳統述說點什麼。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體現在過年時更是豐富多彩,記憶成冰。記得我小時候在老家上小學時過年,到小年時,那一天奶奶特別嚴肅,令爺爺綁了掃把,上香跪拜,到天黑後,帶我來到後院空地上,給掃把倒上燈油,放到我手上,給我說:“小祖宗,使勁向天上扔,讓竈王爺接着,保咱家平安”。我那時哪知道什麼,只是好玩。但卻知道小年祭竈,過了小年就要過年了。

    “忽聞爆竹亂書聲,香黍盛盤酒正盈。莫向玉皇言善惡,勸君多食膠牙餳。”這是清朝學人謝學墉寫的祭竈詩《送竈》。古代時,祭竈是小年一項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竈神肩負着“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重任,他執掌竈火,主管人間飲食,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人們尊稱其“竈君司命”。因此祭竈爲“五祀”之一,歷來得到人們的重視,比如魯迅典當衣服也要籌辦香燭等貢品來祭竈,有詩爲證:“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庚子送竈即事》)。

    據史料記載,皇宮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由於北方地區受皇宮影響較大,老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卻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至於具體原因這裏不詳述了。

    “今年臘月二十三,打發竈爺上青天。騎紅馬,備金鞍,打馬揚鞭一溜煙。到天宮,見老天,拋米撒面你要瞞。初一五更你回來,多帶五穀少帶災。多帶跑馬射箭的(指男孩),少帶抽針扯線的(指女孩)。”這首歌謠生動地道出老百姓祭竈的願望。即使是家庭清貧、衣不蔽體的人家也不能忘了竈王爺,用一碗涼水或清湯也要祭竈。民間有流傳的歌謠唱道:“竈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炷香,今年小子混得窮,明年再喫關東糖。”民國時期詩人徐玉諾也有一首非常詼諧的祭竈詩:“一棵蘿蔔一棵蔥,打發您老上天宮,您老就對他老講,就說我老老是窮。”

    由此可見,古代很多的習俗,那是多少人心中的日月,那是始終點燃的希望之光啊。

                龍飛鳳舞夢飛翔 

                選擇希望代代傳

                日月更替奮鬥中

                復興大業在眼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