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心老师:深度学习,立体精进

    从去年一直追随田师系统地学习专家型导师课程,经常听田师和大师兄说的最多的就是深度学习、立体精进。

    我一直都特别好奇,到底怎么能成为一个领域正在的专家型的导师,有什么路径吗?有什么指标吗?有什么方法吗?

    我觉得在这段时间带着老师们读《讲法》和《教育心理学》的过程,我在书里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并且生发出自己的版本,我希望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剑指王者,所向披靡,停止各种胡乱抓取的乱学,聚焦垂直领域的深耕自己,让自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一、定义成果框架

    田师曾经说过,“结果框架”和“过程框架”双框架产生绝杀。所以在《教育心理学》中第一章其实就已经定义了“专家型导师”的需要具备的七大技能,只有具备这样的特点的人,才可以称为专家型导师,所以在这里给了结果框架。

    专家型导师需要具备的是专业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特定学科的教学法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知识结构化、可视化)、内部关联性知识、高效率、创造性洞察力。

    这意味着专家型讲师要在一领域里形成自己的专长,在三个大方面需要精进着力:专业化、高效、创新洞察。

    专业化就有这个领域海量积累与沉淀,包括知识与实践。对一个领域有自己的建构,有自己的理念主张、有自己风格调性、有自己知识结构和系统,专业化就是深度学习、野蛮关联、立体成长的精进方向。

    高效就是从️1-2-3-4到1-2-4再到1-4,遇到一个事情时候怎么自动化反应,不是遇到什么问题都像第一次遇到一样,有自己的处置框架,可以快速给出应对方案,以及思考路径。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和覆盘同样重要,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动作,形成良性自动化反应。

  创新洞察就是对一领域独特见底,重构知识与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内涵与内核,解决真问题,交叉类比重构知识晶体。为促人改变而引起对方的思考与反思。

  每个想成为专家型导师的人,必须先是专家型学习者,而专家型学习者七个特质分别是有效学习策略、智力持增长观(成长思维)、远大的志向、高自我效能感、坚持完成任务、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延迟满足感。

  专家型导师一定是终身学习者,而只有“促进改变”的学习才是真学习,“刷认知”类的学习都是伪学习。成果的双框架其实为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二、定义过程框架

    知道了成果框架我们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在成为专家型导师路上会有哪些明确的里程碑标志呢?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呢?怎么能学不自满,又不迷茫呢?

    我觉得《讲法》最后一章通往专家级讲师之路,里面有讲师的五个阶段,我觉得是特别好的核查自己段位的方式,只有知道自己在哪,才知道走向何方。

    第一阶段,把内容讲透。 第二阶段,把形式用够。第三阶段,为学员定制。第四阶段,把理论深耕。第五阶段,无为而教。

    我目前专注于可视化教育,可视化课程设计本身其实仅仅在第二阶段上用力,目前在大量补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的理论,为可视化本身找到“道”层面的理论根基。 而目前需要着力精进的则是怎么站在学生要什么和要解决什么的视角去设计课程,而不仅仅站在自己有什么和想讲什么视角去做课程设计。

    所以当田师把过程框架列出来了,就有了精进的方向和目标,再做课程设计和项目的时候,着重点就会有很大调整,所以我也特别期待之后的课程会有什么调整,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创造。

  三、定义深耕路径

    正是这些内容不断地输入,反而让我开始思考对于一个领域深耕式的学习有没有更具体的成长路径。

    我结合自己曾经过往惨痛的胡乱花钱学习的经验,总结出来到底如何实现立体精进,怎么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面对着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课程,到底怎么用最小的成本,可以为自己搭建成长的“天梯”。

  结合“道”“法”“术”“器”,我找到了答案,我用我自己可视化教育领域来具一个例子,把“立体精进天梯”怎么用去跟大家分解一下。

  1、成果框架:明确自己的“大愿”和专注方向

      比如我做可视化教育是希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点事儿,“做点什么事儿”,用可视化点亮课堂,赋能基础教育、生涯教育、职业教育,赋能老师做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课。我专注研究的方向是“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因材施教”。

      所以我就有了成长深耕的成果框架,什么学什么不学,但凡助力于让我深入了解“教”“学”“因材施教”的学,对传播这个理念没有加持的就不学。

    2、过程框架:评估“道法术器”,立体精进天梯。

    人是没办法一步登天的,学习更没办法,得一步步来,不然就容易踩空或者在一节台阶上止步不前。

    起于“器”“术”。

        “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器”是特别好的脚手架,如何让一个事情高效完成,工具非常重要。比如,视觉中的八大思维图示、思维导图、概念图、视觉模型、知识卡、视觉笔记等各种图类都是这个维度,弓腰闪其实必先利其器

        “术”:技术。各种技术、能力、技能等都是这部分,也是可以通过短时间就交付和一段时间训练获得的一种新技能,可以很容易就掌握复制,一用就好用的东西。比如视觉引导、视觉记录、引导技术、教练技术、培训技术、生涯规划(相关)、咨询技术、课程设计、创新思维等

    终于“道”“法”。

        “法”:策略。深一层次,策略、方法、经过萃取之后经验,原则、规则、标准。比如教学法、学习法(策略)等

        “道”:规律。普世共性的本质与内核,解释出来原理、需要深耕的高度概括的系统性知识。比如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人智学等

      “器”、“术”偏向招式,而“道”、“法”偏向心法;“器术”在于练与学,而“道法”在于体与悟;“器术”是局部策略,“道法”是完整系统。

    “上”“下”自如。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止于术”。所以真正的“立体精进”一定是在“道”、“法”、“术”、“器”上一起下功夫,而不仅仅在某个维度不断无节制地学习。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道法术器”之路,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成长通路,让自己成为“专精”型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在有生之年成为某个一个领域的专家,而前提则是选对方向后持续精进,咬定青山不放松,十年磨一剑,终将会在一个领域中小有所成。特别感恩田师给我种下了一个种子,让我朝着可视化教育领域中专家型导师之路不断深度学习、立体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