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搭建“腳手架”

  給孩子搭建“腳手架”

      (2021年2月18日 分享第515篇 )

    滑縣小規模學校聯盟小田小學杜冠鵬

    現在很多家庭孩子較少,父母和老人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而正是這種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和鍛鍊的機會,那麼我們作爲父母,怎麼才能把握好分寸,即不溺愛,又不撒手不管,正確地做一個“腳手架父母”呢?

      我們作爲父母,在孩子需要幫助時,一定要有個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明白孩子所要尋求的幫助到底是屬於哪個階段。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孩子需要解決的事情分爲三部分:一是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二是孩子需要父母輔助的、三是需要父母代勞的。

      針對第一種孩子可以獨立完成卻來求助於父母的,可能是孩子本身的不自信或者出於對父母的依賴心理,那麼此時父母切勿輕易插手,鼓勵孩子獨立完成。針對第二種需要父母輔助完成的,父母要及時給予孩子支持,但不要大包大攬,正如開頭所說的滑滑梯小女孩的爸爸一樣,做“腳手架父母”,適當給予孩子幫助,這其實不僅僅是在行爲上幫助了孩子,更多地是在心理上給予孩子支持,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未知。針對第三種孩子完全不會,需要父母代勞的行爲,父母也要邊做邊教給孩子。比如我們的孩子不會繫鞋帶,大多父母爲了節約時間會說“來我幫你係吧”,而“腳手架父母”則會先仔細觀察孩子哪個地方不會,然後再詳細教給孩子如何去做,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不斷練習,最終自己學會。

    我們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其實就踏上了融入社會的第一步,沒有人能夠跟隨孩子一輩子,所以說讓孩子自己適應這個社會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告訴媽媽“小夥伴們都不願意跟我玩”,一般的父母會怎麼說:“不會的寶貝,你這麼可愛,他們怎麼會不喜歡跟你玩呢?”這樣其實並不能安慰孩子,反而還會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他的感受都是錯誤的。但實際上他的感受都是對的,並且他終將獨自去面對這些人際交往。

好的父母要懂得輸導孩子的情緒,不急於否認孩子,比如遇到以上情況,“腳手架父母”會先強調理解孩子的感受並表示共情:“我理解你的感受,他們說不跟你玩你肯定很難過,媽媽小時候也遇到過這種情況。”然後再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那今天是什麼原因大家不想跟你玩呢?”

“腳手架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絕不是引導孩子去迴避,而是巧妙地通過同理心,在認同孩子感受的基礎上再去安慰孩子,一旦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就會大大減輕孩子在該事件中的受挫感,並且難過的情緒也會得到一定的緩解,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再去引導孩子從更積極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

    孩子很多時候會遇到社交困難,那是因爲他不容易去理解別人的行爲、領會別人的意圖,也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我們不要去以大人的身份幫助孩子強制介入,這樣非但不會起到好的作用,很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使得孩子最終被孤立。我們所要做的,是搭建正確的“腳手架”,教給孩子如何體察別人的意圖,引導孩子去嘗試和思考,找到突破瓶頸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自己的社交需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