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足夠勇氣,你就無法幸福

知行合一不可分,堅持目標不放鬆。

歡迎來到箜的世界。


今天分享的是《幸福的勇氣》之樊登老師寫的推薦序一。

先說這本書,它是“勇氣兩部曲”的下卷、完結篇。以著名心理學者阿德勒的思想爲核心,以“青年與哲人的對話”故事形式展現,堪稱“猛藥”級的哲學對談。

上篇《被討厭的勇氣》探究“該怎麼做,人才能獲得自由?”,而《幸福的勇氣》探究“該怎麼做,人才能獲得幸福?”

推薦序一:沒有足夠勇氣,你就無法幸福

如果你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什麼不開心的事都儘量不發生,平安喜樂地過一輩子,那麼多半你是要失望了。

在很多人印象裏,幸福是一件慵懶的事,就好像學佛是一件隨性的事一樣。然而恰恰相反,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沒有足夠的毅力和勇氣,磕頭、燒香、持咒、唸佛都只是邪道,不得見如來。

真正的修行,首先是放下對於恆常的追求,坦然接受無常的發生。

書中的青年,自以爲了解了一點阿德勒的理論,就希望能藥到病除,魔術一般地改變周圍的環境。其實,這跟燒香拜佛、回頭還願實在是沒有什麼區別!

我覺得這有點像剛開始有孩子了,看育兒書,看了好幾本,以爲自己懂了,已經學會了,能教好孩子了,但落到現實後,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還是有很多抓狂,有搞不定的事,有難處,有各種情緒……

剛開始看完那些後,覺得自己不用再看育兒類書了,覺得都大同小異,遭遇很多困難很久後,偶然間又看些,發現這類書也可以多看,或者同一本育兒好書,是可以多讀幾遍的,每次加實踐後又會有新的想法和體會。

其實,沒有一種思想或者理論能讓你遇到的所有事都一下子藥到病除,能改變很多。正如我們無法“學會哲學”,我們只能“從事哲學”。哲學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有勇氣的人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人生也是這樣,有勇氣的人是更進一步,而非一步登天,僅此而已。

阿德勒的理論儘管是一百年前的,但人性並未變,所以今天讀依然覺得切中要害。

而要接受這些理論,即當你從哲人那裏,獲得了這一切問題的答案,卻發現原因是你需要面對自己童年時受過的傷、用愛而不是恨來對待這個給過你傷害的世界,這種感受是令人震驚的。不是理論沒用,而是你自己的病還沒治好。

相對於愛,人們更願意選擇恨。因爲恨比愛容易,操作簡單而且責任不在自己,甚至讓自己更有力量!但恨的結果就是相互對抗,兩敗俱傷。你內心的傷痛永遠得不到療愈的機會,一遇到風吹草動就會沉渣泛起、雷霆萬鈞。

要選擇愛,首先要過傷害這一關。明明遭遇過傷害,卻要報之以瓊瑤。這裏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而是知識和智慧。理解了,才能接受。

很多情侶寧願吵架也不願意剖析內心的傷痛,因爲憤怒比心碎好過得多。如果你相信真正的幸福不是假裝沒事的雲淡風輕,如果你想要追求明白通達的幸福感,你第一個要具備的就是直面自己內心傷痛的勇氣。而這,纔是阿德勒哲學之路的第一步。

所以,沒有足夠的勇氣,請不要說你渴望幸福。

好啦,今天就到這裏啦,明天繼續!


作者:箜

若是同頻夥伴,歡迎留言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