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的幾個真相2

知行合一不可分,堅持目標不放鬆。

歡迎來到箜的世界。


今天分享的是《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家庭關係的幾個真相。

1. 付出型的人,要先照顧好自己

付出型的人,因爲太難享受生命,容易無意識地追求痛苦上的平等——我付出這麼多,我真的很辛苦,你要回報我,用你自己的痛苦。

這可以解釋爲什麼太辛苦操勞的父母,難以分享孩子的開心。

其實伴侶之間,公司裏的同事之間,也有這一邏輯。

所以我想說,不要動不動就想犧牲自己,那樣你會有怨氣,會讓周圍的人覺得對你有虧欠;

不要動不動就倡導犧牲,那很可能是在誘導別人接受被剝削。

最好的就是:在照顧好自己的基礎上,在形成了健康自戀、真實自我的基礎上,去愛別人,乃至愛世界。

所以都是先愛自己,纔有能力愛其他。

2. “我是爲了你”,這句話有毒

“我是爲了你”,這句話的潛臺詞是:

一切責任和其中的“壞”,都將由你承擔;

而我是好心的,所以可以免除一切責任與愧疚。

這句話的對立面是:“這是我的選擇”。

是我自己要這麼做的,與你無關。

當確定這一點後,你承擔了自己的責任。

同時,你也會更充分體驗到這一選擇產生的各種可能,從而豐富並強大你自己。

所以,我覺得做任何事前,都想清楚是這樣做真的是爲了對方嗎?或者其實可以多跟自己說,“這是我的選擇,與你無關”。

我們確實總會很容易就推卸責任,認爲都是因爲別人,或者爲了別人,我們纔有這樣那樣的行爲。甚至無意中因此會陷入受害者角色不能自拔。

下回當我們再想說出這樣的話時,可以多思考一下我們自己該承擔的部分在哪裏呢?

好啦,今天就到這裏啦,明天繼續!


作者:箜

若是同頻夥伴,歡迎留言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