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外》覆盤

知行合一不可分,堅持目標不放鬆。

歡迎來到箜的世界。


今天分享的是《一小時外》,這本書分了五個部分,按照五個小時來的,對於裏面的幾個點特別喜歡,忍不住多讀幾遍,作者也非常的幽默,而最後的小結論,也是我推崇的:行動。而作者加了一點,即: 想法並不重要,你只管去做!我想只要你心裏有一個理論,看到很多文章和書籍,就都會出現吧!因爲,你的世界只出現你想看到的!

還是把這本書裏最讓我喜歡的觀點提出來:

1.心裏存在太多自我,做不到純粹傾聽。傾聽不僅是表現耐心,而是放棄自己立場,完全進入對方世界,忍不住打斷對方的時候,還是因爲忘不掉自己!

2. 憤怒與人們對公平的需要有關,因爲覺得事是:不該發生的。 打破了某種既定規則,特別是:“非如此不可”的死板態度,可根據憤怒程度,來反思自己在這一塊的信念,最後作者舉了幾個非常棒的例子,好笑又驚訝於事實可能真如此!推薦看看。你是否真需要一個裁判呢?以後還敢憤怒嗎?

3. 關於努力,原來是個不太好的詞啊!因爲是對現在的我的否定。“努力就會進步”這一句暗含,不進則退,所以現在(不進的時候)是我不滿意的狀態,想擺脫現在這樣,然後就形成這樣一個怪圈:努力就要當正事來做,有正事就想進步,進步就說對現在自己不滿意,它首先引入了痛苦(對自己不滿意) ,同時又指導你用痛苦(努力)克服痛苦,如果做不到,就更痛苦!哈,是不是嚇得自己要說,以後再不敢說要努力了。作者給出了這段話,替換成努力的信念!

做事就可以有結果,不管做的是什麼事,都一樣!

4.關於道歉的這一篇,我也覺得特別精彩,道歉本是由內而外的表達,有時候卻變成了一個工具,好像你說完對不起。別人就該原諒,就像是個符咒,我都念三百遍這個“對不起”咒語了,你居然還不原諒我!而這歉疚原本是內心轉化成行爲再成話語的事情,而不是直接變成話語的這樣方便省事的工具,真正能取得諒解的,是你的態度!

好啦,今天就到這裏吧,很幽默又到你心坎的一本書,作者是心理諮詢師!


作者:箜

若是同頻夥伴,歡迎留言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