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課堂是理想課堂

今天讀了陳教授《觀課議課和課程建設》中“什麼樣的課堂纔是理想課堂”這部分內容,他認爲:從狀態看,理想課堂是師生共同經歷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課堂;從結果看,理想課堂是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得生存的本領、生活的智慧的課堂;從投入和產出看,理想課堂是有效教學的課堂。

一、理想課堂是師生共同經歷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課堂

對於教育與生活的關係,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強調“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認爲教育要爲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做準備,即教育是爲了未來。另外一種觀點強調“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着也就在生活着,教育的過程是生命活動的過程。教育作爲促進美好生活的一種手段,它本身也是目的。我首先看重的是“教育本身該是生活”。

把教育看成是生活的預備的人有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猶如一根長長的甘蔗,他們能從不甜的一頭喫起,懷着“後面能喫到甜的”的理想。但這樣的喫法引出了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在喫的過程中老感覺不到甜味,會不會產生“這根甘蔗不甜”的想法而放奔喫這根甘蔗?推而廣之,教育中有沒有因爲感受不到快樂而放棄學習的?肯定是有的。最極端的放棄是對生命的放棄,因爲學習失敗、學校生活痛苦而放棄生命的情況並不鮮見;另外一種放棄是輟學、棄學和逃學;更常見的放棄則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課堂上那些冷漠的神情、呆滯的目光告訴我們他們的心已經不在課堂上、不在學習中了。

二、理想課堂是能幫助學生學會生活的課堂

強調“教育本身就是生活”,不能忘記教育爲未來生活預備的責任。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要學習生存,學習生活。生存的本領需要社會化適應,生活的智慧需要超越和突破,需要個性化發展,學會生存和生活是社會化適應和個性化發展的有機統一。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說:“課堂教學可以分成三種:最不好的一種是把每堂課看作一個獨立的整體。這種課堂教學不要求學生負起責任去尋找這堂課和同一科目的別的課或別的科目之間有什麼接觸點。比較聰明的教師注意系統地引導學生利用過去的功課來理解目前的功課,並利用目前的功課加深理解已經獲得的知識。最好的一種教學,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現實生活二者相互聯繫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於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的關係。”理想的課堂當然應該追求和實現“三維目標”,但這需要一種新的自覺,那就是在追求“三維目標”中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的本領和生活的智慧,通過教育,使學生的未來更加敞亮。好的教育既建構知識,也建構未來生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建構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課堂上教師是否有意識地、儘可能地爲學生的人生提供幫助,這是我觀察課堂的又一視角。

三、理想課堂是有效教學的課堂

有效教學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從投入和產出看,理想課堂應該是有效教學的課堂。觀察有效教學,需要從以下三個層次入手。

首先要有效果。杜威說:“一個有效的反應就是能完成一個可以看到的結果的反應。”教師的教學行爲是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爲。看教學行爲是否有效果就是看教師的行爲是否引起了教師期望的跟進反應。比如你向學生提出一個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如果學生思考了或者應答了,說明你的行爲是有效果的;如果學生無動於衷,就說明你的行爲是無效果的。其次要有效益。有了效果纔可能有效益,但有效果的行爲未必有效益。

再次要有效率。有效率的教學需要建立在有效益的基礎上,有了效益,方向上是我們需要的,這時就可以討論有效率的教學了。實踐中,我們建構了這樣的教學效率公式:教學效率=同學們圍繞教學內容的適度緊張的智力活動時間/教學所用時間。考查教學效率需要抓住時間這個關鍵點。從經濟學角度看,教學中最大的投入是時間投入,時間應該是衡量教學效率的主要指標。另外,重視時間體現了重視過程,希望通過觀察過程研究效果,通過改善過程提升效果。

必須承認,一方面,並非所有學生都喜愛智力活動並能將興趣集中在學習活動上,所以,教學時需要激發學生參與智力活動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另一方面,“文武之道,一張一絕”緊來的智力活動又需要一定的休閒娛樂做調節,人終究不是機器。在重視和開發閒暇活動的內在價值的同時,又要看到它們對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這是我們在評估和提高教學有效性時必須注意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對於理想課堂的教學效率還有對度的把握的問題。效率也不是越高越好,真理向前跨進一步,也就成了謬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