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泡泡菜要用罈子? 但是,四川泡菜壇來自哪裏? 那爲什麼泡菜要用泡菜罈子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瞭解了這個問題,泡泡菜就是不是什麼問題了。

首先要知道,能這麼提出這個問題的,通常所指的罈子是四川泡菜壇。

但是,四川泡菜壇來自哪裏?

2015年2月8日《光明日報》刊出這樣一則新聞《浙江出土西漢泡菜罐》。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的西漢“李未”墓出土的兩件硬陶泡菜壇。由此可見早在西漢晚期該地區的泡菜製作工藝已經成熟。據考古人員推斷,該墓葬的年代爲距今至少2100年的西漢晚期漢宣武帝時期。出土的兩件泡菜罐極有可能是我國現今發現最早定型了的醃製泡菜專用陶罐。

此次出土的泡菜罐文物雙脣口沿,都覆有半環鈕蓋。一眼看去,外形與現在的沒有什麼明顯差別。

怎麼樣?從這一事件來看,泡菜壇出於吳,而非蜀。

我們再來看看泡菜。

文獻《詩·小雅·信南山》裏面說“田中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菹”就是指醃菜、酸菜。這是距今有3000多年的商周時期了。

再到上面出土的西漢的醃製泡菜專用陶罐,又過去了近千年。既然在當然已經有了如此漂亮的專用於泡菜的器具,說明早在西漢時期,吳地龍游地區居民就有食用泡菜的習慣,而且泡菜製作水平已經相當成熟,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需要燒製專用的器具。

最早喫泡菜的地方,仍然不是蜀地。

北魏崔浩所撰《食經》介紹蜀人的醃酸瓜,稱讚其味“美好”。還有“芥葅”,就是用芥菜做的酸菜。這就是火遍全中國的酸菜魚的酸菜。但這和上面那個泡菜壇存在的時間,相去已是1700多年了。

至今四川泡酸菜的主要原料之一還是蜀芥,四川產的大葉青菜質量爲上乘。雖然在古代的文獻中找不到四川泡菜或者四川酸菜的確鑿的證據,但從工藝上來看,只有四川泡菜發揚光大了春秋戰國烹飪裏的制葅工藝,對各種蔬菜進行復雜的發酵製作,也只有四川才做到了一個老罈子,泡盡天下菜。

清乾隆時期,四川羅江李調元在所著的《函海.醒園錄》中,論述了大蒜、生薑等20多種蔬菜的泡漬方法,大大加快了四川泡菜的發展。民國初年出版的《成都通覽》記載了,泡菜有“家家均有”。

那爲什麼泡菜要用泡菜罈子呢?

泡菜罈子和其它的酒罈子、醬罈子、醋罈子不一樣。四川泡菜壇帶一個可以裝水的沿口,這個很重要。這個沿口起的作用是一個水封的作用。阻止罈子外面的空氣進去,同時,可以讓罈子裏的氣體自行出來。前面那個出土的罈子就有這個設計。這個設計很簡單,是古人非常有智慧的地方。這個裝置就是現在的“單向閥”。

除這個可以起到水封的作用的沿口之外,四川的泡菜壇和其它的罈子就沒有什麼不一樣了。

換句話說,裝有單向閥,可以密封的容器都可以做爲四川泡菜用的泡菜壇。

那爲什麼一樣要用這種有單向閥作用的罈子來泡菜呢?

原因很簡單,泡菜是厭氧發酵的,而乳酸菌和一些微生物在泡菜初期發酵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會將罈子中的氧氣擠出壇體,從而形成更好的無氧狀態。另外,在發酵後期,壇內因爲二氧化碳產生減少,壇體內又會形成負壓狀態,壇沿的水也好起到密封和減壓的作用。

保持好了壇內的微生態環境,壇內的乳酸菌優勢更易長久,泡菜更能長期存放。

我們現在能幾句話說清楚,是因爲科學的發展,發現了微生物的生長代謝特性,知道了利用這些特性來改變食物的風味,增加食物的功用。

但古人,源於實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