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系列」《孟子》(盡心下)④

二十四、

原文:

略。

譯文:

略。

提(點):

1、眼耳鼻舌身意。

2、色聲香味觸法。

3、心性。

4、天命。

5、仁:父子(主)。

6、義:君臣(主)。

7、禮:賓主(主)。

8、智:賢者(主)。

孟子把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通過心性與天命的承載者(聖賢)與佛家正切所謂的眼耳鼻舌身意以及色聲香味觸法妥當的聯繫在了一起,只爲表達兩個思想,即是:

1、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並不是一個人的心性,而是天命——天地創生人類之時所給予人類的功能,而在人類獨自生活的過程中,還是否依舊擁有這十字的權利完全取決於天命。也即,普通人因爲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所衍生出來的慾望,而無法脫離苦海,是因爲他們無法理解到底什麼是天命。

2、仁義禮智(信)是天道所賦予人類的天(日後成爲心性)性(甚至說是神性,當一個人完全意義上泯滅了仁義禮智信的時候,人類不僅沒有了人性,更沒有了天性,此時,即是墮入地獄之時),換句話說,仁義禮智信是天地真正交給人類的東西,讓人類保管,讓人類貫徹,讓人類傳承,天地永遠不會收回人類的仁義禮智信,只要你還有這顆心,你大可運用自己的仁義禮智信去生活。不用去害怕周遭不講仁義的人對自己的壓迫(真正的君子只有天地會成爲他永遠學習(“受壓迫”的對象));不用去嫉妒那些不講仁義之人所獲得的一切本身屬於你的東西(是你的,總有一天會以你喜歡的方式重新回到你的身邊,那時的獲得定然要比當下的收穫更寶貴);不用去管轄那些不講仁義的人所對人類社會做出的惡劣之事(他們理應歸天地所管轄,而你並不是天地)。你只需管好自己的仁義禮智,不被反向之人吞噬了你的這些,你就已經是現下的人生贏家了,因爲你擁有成爲贏家的真正資本。

二十五、

原文:

略。

譯文:

略。

提:

何爲善、信、美、大、聖、神。

善:值得喜歡的人(在聖賢的標準之上)。

信:本身具備很多好的德行。

美:德行都充溢於一個人的身上(與信的區別在於,此間的德行是活的)。

大:把美髮揚光大的人(活物才能被髮揚)。

聖:使得德行更加光大的人。

神:使聖達到深不可測的境界。

簡:善→信→美→大→聖→神

孟子的評價:樂正子是善人也是信人。

點1:

孟子給出的善、信、美、大、聖、神的標準,自己可以對號入座,爭取一步一步至少能走到美這一步。

點2:

孟子所給出的這六個字其實是一個擁有德行人的成長軌跡,也即擁有德行的人如何在自己的德行之上好好的耕耘,到達一定的目標以及嚮往最終的目的地而穩步前行。

二十六、

原文:略。

譯文:

略。

提(點):

略(因牽涉到儒家、道家、墨家三家之派系整合,故不多言)。

二十七、

原文:略。

譯文:

略。

略(牽涉執政理念,與百姓生活、日常並無太多聯繫)。

二十八、

原文:

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譯文:

諸侯要以三樣東西爲寶:土地、百姓、政治。把珠玉財物當做寶貝的,必然會殃及己身。

提:

儒家之三寶:土地、百姓、政治,

道家之三寶(《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愛、節儉、恭讓)。

佛家之三寶:佛、法、僧。

點:

今之衆人三寶:生命、心性、人格。

今之衆人擁有健康的生命、完善的心性、健全的人格之後,因其自身不同的思想、行爲等,與儒、釋、道三者相合,選擇自己的前行方向,分別成爲儒家弟子、道家弟子、佛門弟子。

二十九、

原文:

略。

譯文:

略。

提:

一言以蔽之(因孟子沒有直接挑明盆成括是因爲恃才傲物還是出師未捷造成身死,所以只能如此):不管學什麼東西,都不是以自己主觀意願爲中心開始的,而是以客觀發展爲唯一標準去衡量一個人的存在意義的,當這個人在客觀發展面前成爲了無關緊要的人的時候,其存在意義就會逐步下降;當他成爲了阻礙事態變遷的人的時候,存在意義幾乎降到30%以下,此時,其所行事的標準若還是以自己的主觀意願爲主,那麼,他的存在意義甚至會被剝奪生命權。

點:

盛世時,順世而行是每個人的出路;亂(迷)世時,順己而行是每個人的命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