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系列】《中庸》第十七節

就此節而言,上下兩段爲分,即使不懂古文的人不看翻譯亦可知曉孔子想要闡述的是什麼:1、舜是大孝子,是個聖人,尊爲天子,非常富有……;2、有德行的人必會得到地位、俸祿、名聲和壽命;4、君子對於自身與百姓的意義非常重大,甚至與天地相關;5、擁有高尚德行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

而,剩下的第三段內容則是需要稍微重新理解一下的,因爲存在並不完全相同的三種翻譯,且最終所表達的含義以及與上下文的關聯程度亦有所不同:

主要在於其中的八字譯文,也即: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其一(普遍譯文):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慘遭淘汰。

分析:這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嗎?適者生存的至高境界直接淘汰?

其二(南師譯文):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人自己的成長不是簡單的啊!有時候遭遇了挫折,那個挫折是給你經驗啊,正是你的肥料營養你,這正是傾者覆之啊!

分析:雖然把“覆”字從適者生存中給撈了出來,但依舊無法與栽者相配,其“覆”的真實含義依舊停留在負面的詞性上。

其三(XX譯文):理解這八個字重點就在於對這個“覆”字的理解,若能夠完全意義上的跳開或是使得“培”與“覆”能夠在同等詞性與含義上理解的話,這八個字的理解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意思,也即栽者成長的過程需要培,而傾者成長的過程需要覆(更甚者爲培、覆是栽者與傾者的本真面目,是並不隨着時間、空間的推移而產生任何變化的自然狀態),兩種不同的出生需要完全不同的成長方式方法,若栽者覆之則亡,若傾者培之亦逃不過消亡的宿命。

如此,也就能與“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相配了,上天生養萬物,必定根據他們的資質而厚待他們,栽者、傾者都是其自身的資質,培之、覆之則是相應於兩者不同的厚待,只是,對這兩者的厚待殊途同歸而已,都是爲了讓其兩者能夠相輔相成,而其兩者最終也都將“故大德者必受命”。

在十六節中講完了鬼神、祭祀之類的事情,代表着包括人類這渺小的族羣團體在內的龐大的整個宇宙體系當中的點點滴滴,接着十七節內容就自然而然地迴歸到了人類當中來,而這人類也正包括了栽者與傾者。而,根據第十六節當中孔子教導我們要對鬼神、祭祀表達出自己無比崇敬的心理來看,第十七節的內容其核心就在於人類不管是出生於栽者還是傾者都是有可能成爲聖賢、君子的存在,只要是人類自身能夠遵循天理、人倫而行,天地也定然會滿足他們生存在人世間的各項所需,因爲他們有這個資格,也更有這個權利——爲了能夠更好的引導世人走上一條符合天地創生的規則之路,但,如若這些擁有資格或是權利的人們不再爲世人提供這樣的幫助,天地可以隨時收回他們的成命,而變得一無所有,所以,換言之,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人類對於天地的憧憬,也更是天地對人類最美好的期盼。

最後,末尾所言“故大德者必受命”所受之命是天命固然沒問題,而其中的大德所指代的即是上天之德——好生之德,好生之德也即延綿續傳、永垂不朽之德,人類到底因着什麼才能延綿續傳、繁衍生息依舊是個待以尋找答案的問題,不過,時下先能夠確定的是把生存的希望與夢想同樣分享給周遭的人確是我們人類現在可以做到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