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也爱过年

都说2020年的春节刚过完,2021年的春节跟着就来了!这回不是什么错觉,权因新冠疫情的影响,间接让二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最短”一年的腊八过后,街道上的法国梧桐上重又挂起红灯笼,超市里又播放起《恭喜发财》、《财神到》等喜庆吉祥的歌曲。我呼吸着空气里关于“年”的轻松、香甜气息,由衷地开心,因为我是喜欢过年的,从垂髫到不惑,一直喜欢。

小时候喜欢过年,最大的原因是“吃”的吸引。

在我的家乡,那时过年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腊月廿三祭灶神,廿四大扫除,廿五做豆腐,廿六蒸年糕,廿七廿八料菜、炸果子,廿九三十贴春联、请祖宗、包饺子、做除夕宴。可以见得,过年前的一周大人们是很辛苦的,但孩子们却欢快得不得了,因为大部分准备工作都和吃有关。

做豆腐的时候,可以喝到最鲜浓滚热的豆浆、吃到最鲜香浓郁的豆花和豆腐,尤其是刚做好的热豆腐。从纱布包里解放出来的热豆腐,被切成小块盛在粗瓷碗中,撒上盐,浇点儿陈醋蒜泥,那种自然不造作的味道,甚至能让人联想到秋天豆子成熟爆裂瞬间散发出的豆香!

做完豆腐就是蒸年糕。山西年糕主料为黄黏米,这种黄灿灿圆滚滚的米经过浸泡、磨粉,然后配以乾红枣肉(也有放红豆的)和白糖,在大柴锅上蒸制;蒸熟后装入大盆,用擀面杖捣杵,最终形成红黄相间、香甜粘糯的红枣年糕。这种年糕不仅好吃,还象征日子红火、蒸蒸日上,是家乡人过年的必备美食。

炸果子也是传统年节食品,包括炸油糕、炸油果、炸麻花、炸格栳栳等。每当炸果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几乎再吃不下饭,实在吃果子吃得太饱了,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滋滋冒着细泡的油锅,任凭各种焦香扑鼻,心里红火而满足。

到了除夕白天,父亲带领我们贴好春联,然后放鞭炮请祖宗,燃柏枝,挂灯笼,而母亲则忙着蒸馒头、炖肉、包饺子等等。这里特别提一下我母亲炖的猪肉和鸡肉,具有色泽红亮、咸甜适口、鲜香酥软的特点,真正老少皆宜,成为每年过年的压轴菜品。

院子里柏枝薰染散发出的清香,和着父亲母亲马不停蹄的忙碌,终于迎来了这一年最后一顿团圆饭。华灯初上,全家老少按辈分长幼坐定,举杯欢庆,一起辞旧迎新,欢声笑语不断,直到酒酣饭饱。饭后母亲收拾停当,给我们换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新鞋,再三嘱咐我们不许早早弄脏,然后才放心让我们一起守岁,小孩子自然守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沉沉睡去。

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会到爷爷奶奶那里磕头,而爷爷和其他爷爷们则要挨个儿到同宗族不同分支的家布(一种布制悬挂的先人家谱)那里磕头,以告慰众祖先。大年初一中午是一定要吃饺子的,而且是地方特有的甜汤饺子。这种甜汤里有豆腐、红薯、胡萝卜等各种香甜的块丁,还有鸡蛋、粉条,它还有个独特的名字——“头瑙”。我想,“头瑙”汤大概寓意生活甜蜜美满吧。

逐渐长大,到外面的世界求学、工作后,过年,不仅是一张张开往家乡和亲情的车票,她的头号招牌——“吃”,依然引发着我对她的热爱。家乡饭、母亲的味道已然成了独在异乡时的一种期待和指引,一种精神上的支撑,陪伴着游子度过春夏秋冬的孤独。每年过年,长期积累的思乡之情,得以在爸妈亲手制作的各种美食中,一次性得到慰藉。

直至成家生子之后,随着油盐酱醋的不断洗礼,以及自己持家技艺的稳步提升,“吃”的吸引力才终于在我热爱过年的理由中淡化。过年对于我的意义,更多地变成了家人在一起的和谐幸福,以及自身的休养生息。以前不爱过年走亲戚的我,现在很喜欢在亲戚堆里聊聊天打打趣,看着一朵朵笑脸盛开在身边。在另外的大把闲暇时间里,尽管迈开腿爬山涉水,领略自然风光呼吸自由的空气。

但是也有很多大人不享受过年的。

莫言曾在一篇文中说道,大人对过年不再感兴趣,大抵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小孩子可以兴奋地说:过了年,我又长大了一岁;而老人们则叹息:嗨,又老了一岁。过年意味着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而对于大人,则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对“过年”持以上悲观看法的大人们,“过年”对他们来说,是个催人老的刀子,是个耗人精神的妖怪。但生活中除了我,也不乏像林语堂先生那样,终于禁不住过年那种种磨人的诱惑,“不得不”欢欢喜喜地和过年和解的。

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春节曾一度被废除,那时林语堂先生曾打算用“科学的理智”教自己“不要遵守旧历”,对政府废除春节的政令予以照办。

可谁知道,当家里的佣人来借过年用度的时候,带孩子们逛城隍庙看走马灯顺手就买了蜡烛的时候,妻子在客厅里摆上散发幽香的水仙花的时候,大人孩子们都换上新衣服的时候……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务终于让林先生的“防线”在最后全面崩溃,他不仅主动出去买了家乡的过年小吃,还做出了更“出格”的举动:

“阿秦,你拿一块钱去买几门天地炮,几串鞭炮。越大越响越好。”
在一片乒乓声中,我坐下来吃年夜饭,我不自觉的感觉到很愉快。

看吧,旧历年就是这么有魅力!

传统的热闹节日往往包含着千百年来,老百姓甚至是整个民族的一些美好情愫,这里有人们对和平安定的向往,有对团圆美满的渴望,有对生活向前的期待。

美好的东西,我们尽管用美好的态度和情绪去享受它吧,希望大家每个“年”都能过得喜气洋洋、祥和美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