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讀書,生命的出口


陪女兒寫完作業,已快十一點,我推門準備繼續整理書社圖書。女兒轉頭調侃我,那些書放在那裏也沒人看,現在費時費力放在網上,不同樣沒人買嗎?女兒的話接近實情,但她尚無法理解生活中總需要某種東西不爲眼下功利而存在的,所以我多半回侃她,那我們自己看唄!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不用懷疑,所有的人都不會否定只有讀書識字才能改變人的命運。進一步問詢,要讀什麼書纔有用呢?估計許多人會認爲,好好讀書考好大學,將來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謀個好差事,如果有時間,再就輔助看些勵志、權謀的書,防止受騙上當,這樣已經很好了。如果你再讓人閱讀些心理哲學、人文社科類的書,估計多半人不是推脫沒時間就是簡單回答說讀哪些書有何用呢?

讀些觸手可及功利之外的人文圖書,到底有什麼用?當有些朋友好奇問我時,我常常蒙圈,無用之外的東西常常很難用語言形象淺白的描摹出來,但你又不能總保持沉默、無言以對,所以我就經常這樣回答:如果不看點書如何打發擺在眼前的時間呢?說白了,也就是一種消遣方式罷了。

我的回答有自己的切身體會,我以爲生命的本質,其實就是延綿着的時間流,我無法想象自己生命時間流某個切面是真正的空無一物,就如河流流着流着突然斷流了,那麼就意味着什麼呢?所以看書對於我來說,其實無異於搓麻、聊天、釣魚等等,是個人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給時間填充上某種意義,再從意義中感覺到存在罷了。亞里士多德定義的人雖然是政治動物,但政治背後人的存在感纔是人脫離動物得以站起來的真正理由。

我想這也許就可以回答,爲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既存在那麼多追逐現實利益的活動,也存在許多無意義甚至荒謬的行爲,就如我們許多時候對生活不去選擇實質就是選擇,這種不選擇就是意義。我們都活在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虛空中,既然是虛空,總得需要我們去填滿它才能繼續前行,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填空作答生命的時間問題,不同的僅僅只是填充的方式與物料,就如擺在餐桌上的菜餚,烹調方式與食品材質差異常常決定了我們三餐的色香味及對日常生活美感與內涵的幸福感。生命過程難道不正是這樣嗎?

詩與遠方從來都非高大上的東西,是每個人內心無時不刻存在着的隱隱約約的衝動,只是因爲我們只能生活在某個羣體社會中,個人往往是無力的,總會想着把自己加入一個羣體中,沉溺其中感覺到聲勢浩大和有所依靠。所以我們才喜歡沉浸於嘻嘻哈哈的享樂氛圍裏,笑聲吞噬了凝神思考,我們的思維能力被逐漸消解,不再反思什麼,更不必反抗什麼,因爲生命際遇所有情緒都可以在羣體中找到釋放的出口,許多人的詩與遠方纔變得千人一面,也就無所謂詩與遠方了。

我常常想,雖然讀書僅僅而且也只是生命旅途的一個出口,但假如我們還能再抽些時間讀些看起來無用之用的書,也許會就會漸漸明白,生命的全部奧祕在於它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覓求某種意義。也許這就是多讀書的全部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