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吳

吳,會意,從口從夨(ce)。夨,象形字為象奔走,似大跨步,雙臂激蕩的人形。口夨合起來表示搖晃著頭大聲説話。

《詩·周頌·絲衣》記,「不吳不敖,胡考之休。」意為:不敢喧嘩不傲慢,保佑衆人都長壽。

商時,周部落崛起於関隴地區。周人始源地在山西南部汾水流域,故而囯名為「汾」,至古公亶父時遷至周原,始改名「周」。季歷兒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亶父想讓季曆作爲繼承人,以傳位於姬昌。於是古公亶父長子太伯(又稱泰伯)爲了讓位,與二弟仲雍攜家眷遠走南方今吳越一帶,建國號句吳。《史記》書,「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曆之兄也。季曆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季曆。季曆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餎荊蠻,自號句吳。」

另有一説,到今吳越一帶出於戰略考慮,意在與周部落主力一西一南,圍擊商人。此説不無道理,以上二說融合,大抵更趨近於事實。

句吳傳至周章,以曆四代五王。這時周武王克殷,尋找太伯、仲雍之後。此時周章已是吳國君主,於是封之。這是中央朝廷正式承認吳囯。並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吳虞不通婚」之緣由處於此,吳虞本是一家。

從太伯傳至夢壽大概十九世。夢壽二年楚國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國大將子反,逃到晉國,由晉出使吳國,教吳國用兵之術和車戰之法,讓他兒子做吳國的行人之官,吳國從此開始與中原各國交往。

夢壽二十五年,王卒。有子四人,長子諸樊,次子餘祭,三子餘眛,四子季札。季札賢明,壽夢欲傳位於他,季札推辭,於是傳位於長子諸樊,總理諸類事務,代理執掌國政。

諸樊元年,諸樊服喪期滿,要把君位讓於季札。季札推辭。十三年,王諸樊死去。留下遺命把君位傳給其弟餘祭,意在按次序以兄傳弟,把國君之位最後傳至季札,實現先王壽夢的遺願。兄弟們都讚賞季札讓國的高風亮節,都想把國君之位讓給別人,以此漸漸傳位至季札。因季札封地延陵,故而世稱「延陵季子」。其後人或吳姓或季姓。

春秋晚期,吳囯爭霸。闔閭四年,吳國攻楚奪取楚國六邑和灊邑;五年,吳國南下破越軍。十一年,太子夫差率軍再次楚,攻取楚國番邑,迫使楚國遷都於鄀。從此吳國威震華夏。

夫差三年,吳軍在夫椒之戰打敗越國攻破越都會稽,迫使越國屈服;此後,又於艾陵之戰打敗齊國,全殲十萬齊軍;十五年,於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夫差執政期間,吳國好戰,連年興師動眾,以致國力空虛。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殺死吳太子友。夫差與晉國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後匆匆歸吳。二十四年,越國再次興兵,吳囯滅,夫差自刎。

自此,王室族人流落各地,後多居粵、閩、蘇、豫、浙等地,以囯為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