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童趣(4):溪頭臥剝蓮蓬

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來學習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叫《清平樂·村居》。

詞和詩一樣,也是一種文學樣式。詞具體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說法比較模糊——不確定。但詞流行於唐朝,揚名於宋朝,所以就有唐詩宋詞的說法,唐詩和宋詞並稱爲中國文學史上的“雙絕”。也就是說,唐詩和宋詞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古代文學史上,給我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學習中國文學,是繞不開唐詩和宋詞的。

詞我們其實不陌生了,以前背過蘇軾的《浣溪沙·端午》,還有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以及陸游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現在再來複習一下跟詞有關的小知識,爭取弄得更熟練。

一首詞,它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它還有個名字叫“長短句”。唐詩我們背過很多,一句五個字,或者一句七個字,顯得整整齊齊的。但是詞就有長句,有短句,比如蘇軾《水調歌頭》中的這幾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個裏面就有三個字,四個字,五個字,六個字,七個字的句子,長句子短句子都有,所以又叫它長短句啦!

今天要學習的辛棄疾這位詞人,他寫的詞收錄在一起,起個名字叫《稼軒長短句》,稼軒就是辛棄疾,因爲他中年之後,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稼軒居士”。

詞在最初,是配合着樂譜一起出現的,可以理解爲是用來唱的歌詞。可是慢慢的,詞和樂譜就分道揚鑣,獨立了出來,成了一種文學,它不一定非要配樂演唱。不過當初的形式卻保留了下來,它像歌曲一樣有調子,這個調子的名字就叫詞牌名。

我們看看《清平樂·村居》這個題目,覺得很別緻吧?它由三部分組成,前半部分,後半部分,中間還有個小圓點。前半部分“清平樂”就叫詞牌名,代表的是這首詞的調子,後半部分纔是標題,“村居”纔是這首詞要寫的內容,中間那個小圓點,就是隔開詞牌名和內容的標記符號。如果你以後做小練習題,讓你寫《清平樂·村居》的題目是什麼,你不要寫“清平樂”,也不要寫“清平樂·村居”,而是隻要寫兩個字:“村居”。明白了嗎,小朋友們?

一首詞,可以沒有標題,但是一定不能沒有詞牌名。比如李清照幾首的“如夢令”,都是隻有“如夢令”這個詞牌,而沒寫題目。

當然,同一個詞牌,可以很多人去寫詞,你可以寫,我也可以寫,還可以寫不同的內容。就像《水調歌頭》這個詞牌名,蘇軾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辛棄疾寫《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毛澤東寫《水調歌頭·游泳》等等。

我們可以瞭解幾個常見的詞牌名,比如“卜算子,如夢令,長相思,浣溪沙,清平樂,虞美人,破陣子,憶江南,蝶戀花,漁歌子,沁園春,念奴嬌,水調歌頭,江城子,滿江紅,臨江仙,賣花聲”等等,小朋友聽到“賣花聲”說,我想喫花生了,這裏不是喫的花生哈,是“聲音”的“聲”呢。

今天再稍微拓展一點詞的小知識,其實詞就像星座中的雙子座,有兩個主要的性格特點,一個是豪放,一個是婉約。

就是宋詞主要有兩個流派,分別是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特點就是,寫的內容比較廣泛,風格雄渾豪邁。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兩位男性詞人哈。我們知道,詞產生的時候,是跟音律聯繫在一起的,說白了就是用來唱的。下面聽幾句歌哈,如果這首歌當時誕生在宋朝,那麼,你認爲它是一首豪放詞還是婉約詞呢?“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

哪一派的?豪放派對不對?這是《水滸傳》的主題區“好漢歌”,水滸講了108位好漢的故事嘛,就是發生在宋代的故事。

那麼婉約派的詞,特點是什麼呢?內容上多側重於寫兒女情長,風格婉約含蓄,說白了大都是寫情歌的,而且大部分還是苦情歌。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等等,他們的詞以後我們也會接觸到,初中語文課本上都有。

剛纔說了,宋詞的婉約派,不光是寫愛情,而且往往是苦情歌,寫得都是非常悽美的,也給大家聽聽。這首歌如歌誕生在宋朝,它是婉約還是豪放?“人說相思苦……”

這首歌叫《相思》,低吟淺唱,一點一滴訴說心中的情感,大家一聽就是婉約風格。王維有首詩就叫《相思》,我們已經背過了。

說了這麼多,能判斷什麼是豪放詞,什麼是婉約詞了嗎?我來唸幾句詞,小朋友們自己判斷一下哈。第一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句結束,你們看是豪放詞還是婉約詞呢?這是豪放詞,蘇軾寫的,寫的是赤壁。

我們再來看第二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這是豪放詞還是婉約詞呢?這是豪放詞,也是蘇軾寫的,寫打獵時的情景。

再看第三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好了,這是豪放詞還是婉約詞呢?這是婉約詞,還是蘇軾寫的,寫自己思念去世的妻子。

小朋友看出來了吧?蘇軾雖然是豪放詞的代表,但是他也寫婉約詞;李清照是婉約詞的代表,她也有一些豪放詞。所以,千萬不能認爲豪放派的,不寫婉約詞,也不能認爲婉約派的詞人,沒有豪放詞。豪放和婉約只是大致的劃分。

理解了詞的特點,我們上週也講了宋朝的國策和一些基本的政治形勢,現在再來看辛棄疾的這首《清平樂·村居》就好理解了。我們先來讀一遍——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ǎo)?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是南宋詞人,他一生主張抗金,算是抗金派。但是皇帝和朝廷裏的主和派,都不願意抗金。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抗金、收復中原的政治主張,從他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就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至於在信州閒居達二十年之久(信州就在現在江西上饒)。

辛棄疾的抗金理想破滅,使他在隱居鄉村時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描寫田園詞風光的詞,我們背過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其中之一,今天這首《清平樂·村居》也是其中之一。

這首詞寫了一戶五口之家的生活。上闋頭兩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中茅檐就是茅屋的屋檐。是說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着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在這裏,辛棄疾只用了淡淡的兩句,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從全詞來看,這兩句還是點名了這一家人活動的地點。

三四兩句“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ǎo)?”這裏的“吳音”指的是吳地方言。辛棄疾當時在信州,也就是上饒,這一帶的方言就是吳音,現在我們不說吳音了,在中國漢藏方言系統裏,稱它爲吳語,蘇州話、溫州話和上海話都屬於吳語。“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翁媼”中的翁就是老翁,媼,就是老婦,可以理解爲老爺爺老奶奶。“媚好”這一個詞用得很到位,寫出了老夫妻之前的親密無間,那種和諧、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就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這三四兩句就是寫,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大爺老大娘,親熱地坐在一起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優閒自得。

我們再來看下闕,“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鋤豆:就是鋤掉豆田裏的草。可不是把豆苗給鋤掉,那就傻眼了是不是?織:編織,指編織雞籠。無賴,本來是個貶義詞,說這個人遊手好閒,品行不端,或者說這個人不講道理,刁鑽耍賴。但是這裏是把貶義詞當褒義詞用了,指小孩頑皮、淘氣。這裏寫了一個“亡”,但是不念亡,它是一個通假字,同“無”,無論的無,所以也念wú。“溪頭臥剝蓮蓬”中的“臥”,不是躺,是趴。

下闕這幾句就講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做的事情就不一樣了。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着溪東豆地裏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着輔助勞動,所以在家裏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道調皮玩耍,沒事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喫,這個孩子真是可愛極了。

這首詞整體意思就可以這樣理解——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着剛摘下的蓮蓬。

二、《雜詩》

我們繼續學習跟冬天有關的詩,今天講的還是王維的詩。唐玄宗天寶十五年( 756),安史之亂的叛軍攻陷長安,唐玄宗帶着楊貴妃、楊國忠及部分朝臣倉皇出逃,要逃到蜀地,就是現在的四川地區。當時王維正好有事不在朝中,沒有來得及跟着玄宗跑,結果不幸落入安祿山的手中。

安祿山當時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他把原來唐明皇宮中能搶的、能拿的,全部弄到了洛陽,真當自己是皇帝了,自我感覺好極了。當然,他也知道要弄些文人給自己撐撐門面,這個時候王維已經五十多歲了,名滿天下,安祿山就想拉攏他,於是把王維也帶到洛陽來,關在一座寺廟中,還逼他出來做官。

爲了不給叛軍做事,王維自己服藥鬧了痢疾,同時他還假裝自己有啞疾,把自己弄得病懨懨的,想以此來逃脫叛軍的糾纏。但是安祿山仍是沒有放過他,還給他安排了官職,王維雖然沒有明着反抗,但是暗地裏一點也不合作。

安祿山當上了大燕皇帝,過上了歌舞宴飲的生活。有一次,安祿山在洛陽的凝碧池畔大宴賓客,場面也非常熱鬧,但其所用樂工都是唐朝皇家的梨園弟子。看到安祿山及其部將們那得意、囂張的情形,這些梨園弟子心裏都十分難過,他們也是很有氣節的,就一邊演奏一邊哭。

安祿山一看有人哭,那肯定很生氣,就說誰再哭,就把他拉出去斬了。這時有個樂師,叫雷海青,他一氣之下把琴給砸了,安祿山當時就下令把他給處死。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使這些梨園弟子屈服,大家反而更恨他了。

王維因心情悒鬱,稱病未參加這次宴會。會後,他的好朋友裴迪來看他,向他講述了安祿山在凝碧池上飲宴奏樂的情景,王維聽後也爲之傷心落淚,於是隨口吟了一首《凝碧池》,讓裴迪帶出去,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深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

後來唐王朝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凡是做過安祿山僞官的人,都要分等定罪,王維當然也在其中。按說爲叛軍做事這是大罪,好在王維人緣不錯,很多人都爲他求情,還有人提到了這首《凝碧池》的詩,想證明王維是一心向着大唐的。

唐肅宗李亨聽說這件事,還讓大臣找來裴迪覈實,裴迪就一五一十把事情的原委和盤托出。這時王維的弟弟王縉已官至刑部侍郎,王縉請求肅宗削去自己的官職來贖哥哥的罪,於是唐肅宗法外開恩,沒有給王維定罪,只是降職爲太子中允,對王維來說,也算是一首詩救了自己一命。

王維雖因一首《凝碧詩》表達了自己的忠心,免去了一場大的災難,但是經過安史之亂這場政治風波之後,王維的政治熱情進一步衰退。他雖然名義上還在朝爲官,官職步步高昇,甚至還做到尚書右丞,但他卻越來越遠離政治,除了終南山別業外,他又在陝西省藍田縣買下了當年宋之問的山水別墅,就是我們講過的輞川別業,每日與朋友浮舟往來,彈琴賦詩。我們學習過的《鹿柴》《竹裏館》等,都是王維在輞川別業寫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王維的另一首小詩,叫做《雜詩》,王維當時寫了雜詩三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也被收錄到《唐詩三百首》中。這是一首寄託思鄉之情的小詩,全詩內容是這樣的——

《雜詩》(其二)(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qǐ)窗前,寒梅著(zhuó)花未?

安史之亂之後,詩人便在孟津隱居多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是他強烈的鄉思,因此做這首詩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

來日:來的時候。

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知道故鄉發生的事情吧?

請問您來的時候有沒有看到,我家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想家的時候,浮現在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着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事情。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白居易在邯鄲驛裏想冬至家中過節的情景,王維在重陽節想家中的兄弟登高,在冬天想家裏窗前的梅花,這都是讓他們覺得親切難忘的。

~~END~~

本期主題:童真童趣(4)溪頭臥剝蓮蓬

1月17日打卡內容(①②任選一首背會,③可自願背會)

①《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ǎo)?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亡”通“無”,讀wú)

②《雜詩》(其二)(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qǐ)窗前,寒梅著(zhuó)花未?

③《凝碧池》(唐·王維)

萬戶傷心生野煙,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

凝碧池頭奏管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